2024 年 5 月 30 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张女士之间的名誉权纠纷一案,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迎来了一审宣判。
事件回溯至 2021 年 4 月 19 日的上海车展现场,张女士因维权行为饱受争议,如今在法庭上一审判定,她不得不面对公开致歉与赔偿损失的局面。她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诽谤,因为缺乏必要的证据支撑。在公众面前,张女士的抗议行为虽然唤起了同情和共鸣,但法院判定,张女士需要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并赔付特斯拉共 172275 元。
案件细节反映出,张女士在缺少证据的前提下,对特斯拉提出了刹车失灵的指控,并采取了极端的抗议方式。青浦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中,张女士的抗辩未获法院支持,其诽谤行为被认定为具有主观恶意和过错。法院指出的,张女士未能申请司法鉴定以证明其主张,因此按照 " 谁主张谁举证 " 的原则,理应由张女士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与此类似,特斯拉汽车(北京)与封士明的名誉权纠纷案也在同日宣判,封士明在名誉权的诉讼中败诉。封士明这位资深汽车达人和博主,也必须公开致歉并赔偿 25 万元。封士明在社交平台上的发文,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法律裁决时的无奈。
回望当年的上海车展,西安李女士与河南张女士,身着印有 " 刹车失灵 " 字样的 T 恤在展台上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舆论的聚焦,及此后的法律纠纷。西安李女士同样败诉,名誉侵权责任成立,须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2000 元。
在这样一个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的时代,每一场诉讼、每一次判决都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特斯拉与张女士、封士明以及西安李女士之间的名誉权纠纷案,除了给予当事人带来较大的影响,更给所有的企业与公众带来了深重的思考。
公众可以从中思考如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避免触碰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在维权与诽谤间找到平衡?又如何在法律的庇护与个人言论的自由间,划出清晰的界限?或许,这将是未来社会不断探索与进步的课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