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栋 " 会说话的建筑物 ",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一座座古宅,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世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近日,锡山又一处古建筑群即将开放,那就是位于东港镇陈墅老街的陈墅书场、陈墅务本堂。
在东港,有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陈市村,这里人才辈出,更有很多名人到此。春秋时期,一位秦姓的吴国大臣经过此地,看到这里碧水环绕、安宁幽静,于是在此建造了一座花园住宅,称之为 " 秦墅 "。宋室南迁,一些移民以秦墅为中心建造家园,逐渐形成一个村落。
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陈墅坐落于运河南北,交通便利,所以过去一直是附近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商贸农工聚集地。
这里保留着丰富的石桥群和祠堂建筑群。据载,陈墅曾有陈、姚、郭、孙、周、蒋、戴等家留下过厅堂、楼宇或庄院,在岁月洗礼下,大多古宅或毁灭,或存在程度不一的破损。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陈墅务本堂、姚家祠堂。
陈墅务本堂位于陈墅老街 27 号,建于清代中期,是陈墅历史文物的代表作,2016 年被评为第五批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为务本?《论语》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意指君子应当专注于根本的事物,一旦根本建立,道义和原则也会随之产生。总的来说," 务本 " 强调的是基础和核心的重要性。
此宅高大轩敞,为砖木结构楼房,前后共三进,占地面积 250 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七间,为二层商铺。第二进面阔三间,为四架扁作加前廊,前廊顶部装鹤颈轩。东西两厢房,梁架皆为满轩,分别为船篷轩、鹤颈轩及一枝香轩。第三进为二层回楼。
姚家祠堂 " 陈墅书场 " 位于陈墅老街 51-59 号,建于清朝中期,前后两进,面阔五间,占地面积 450 平方米。
该祠堂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高大宏丽,梁柱森然,方砖铺地,浑然一体,是无锡乡镇名门望族历史见证之一。
如果说古建筑是传统村落的 " 形 ",那么历史文化就是传统村落的 " 魂 "。老街不老,街头巷尾沧桑间的生机,如何穿越千百年依然温暖可亲?
让古宅 " 活 " 起来,这里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平台。全新的陈墅书场即将开张,带来许多优秀的曲目。无论坐在哪里角落,泡上一杯茶,听着台上先生吴侬软语娓娓道来。
刻纸技艺是当地的非遗文化,陈市村老手艺人会经常开展非遗刻纸教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接续传承非遗文化。童谣也是民间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俗风情。
即将开放的务本堂,为大家带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包括摄影展、非遗刻纸窗花体验、" 最美乡音 " 方言童谣展示等。馆内设有东港国学讲堂,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弘扬国学、传承非遗,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家温暖的书房是诗意生活的理想栖居地。馆内还设有陈墅书房 " 钟书房 ",进一步完善东港镇的阅读设施网络,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和环境。
行走在时光里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建筑
经过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正在焕发全新的光彩与生机
来源:锡山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