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山绿,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汕头市民群众的 " 幸福不动产 "。本报记者 柯晓 摄
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主题为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穿行于鮀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眼前舒展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我市秉承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发展理念,突出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和系统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推动 " 百千万工程 "" 绿美汕头 "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准施策守护 " 鮀城蓝 "
" 随手拍就是蓝天白云,怎么拍都好看。" 趁着周末来汕头旅游,广州游客黄女士在汕头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南澳,沉浸式体验海岛的自然风光。漫步在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山间树木郁郁葱葱 ,黄女士特别喜欢这处 " 天然氧吧 " 的清新空气。她告诉记者,镜头里的蓝天白云,总能把身边的自然景观衬托得越来越美。
蓝天,是生态环境好坏的硬指标之一。去年,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 358 天,达标率 98.1%,同比改善 2.2 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 5。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其修改单评价,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 6 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连续九年全指标达标。
为了守好这片 " 鮀城蓝 ",我市坚持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强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管控,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去年,市生态环境局对 139 家 VOCs 排放量 3 吨及以上企业进行分级评定,推动 56 台在用 1 蒸吨以上天然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同时,开展柴油车用车大户入户检查、路查路检,依法查处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以叉车编码登记为突破口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推动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化占比提至 88.2%、95.6%。
聚焦重点道路、施工工地、物料堆场等开展专项整治,我市设置 100 个监控点对重点区域秸秆露天焚烧实行智能监控。除此之外,我市还实施 " 雷霆护蓝 "、颗粒物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健全汕潮揭三市大气污染防治会商制度和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提升我市空气环境质量。
综合治理呵护 " 母亲河 "
每当夜幕降临,潮阳区贵屿镇七星墩华美社区湿地公园就开始热闹起来,周边村民们吃完晚饭后不约而同到此散步游玩。沿江而下,经谷饶溪、官田坑,铜盂龙潭、和平大桥滨江公园、金浦梅花湿地公园,至练江入海口海门湾,所到之处皆是水清岸绿、村容整洁。
近年来,随着练江治理深入推进,沿岸很多村居还积极做起了 " 亲水 " 文章。潮阳区在完成 9 条重要支流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投入资金实施七星墩华美社区湿地公园、和平金带围、金浦梅花湿地公园等项目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环境治理,既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质、造福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练江综合整治,一体推动练江流域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练江流域提档升级,增强落实 " 百千万工程 " 的内生动力。
同时,我市将练江治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以印染园区绿色升级为支点,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全链条加快绿色转型,2023 年潮阳、潮南印染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加 66%、33%,推动华电汕头电厂扩建、广药王老吉汕头产业园等省级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推进潮阳区和平、潮南区陇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清洁能源产业顺利投产。
去年,久违的 " 龙舟热 " 再次燃起,一声声赛龙夺锦的锣鼓声响彻练江。而临近端午节,练江流域的人们又搬出自家的龙舟,迫不及待想要再在练江上演绎夏日的 " 速度与激情 "……
绿美汕头助力 " 百千万 "
回望 2023 年,我市大气、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优良。总体上,汕头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市民群众的 " 幸福不动产 " 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去年,我市因在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澄海区荣获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莲阳河获评全国 2023 年度 " 幸福河湖 " 的河流;练江治理获评 " 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 ";汕头生态环境局被国家人社部、生态环境部评为 "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 " 百县千镇万村 " 头号工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绿美汕头生态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汕头样板上取得新突破。本报记者 李德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