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6-07
“新质无锡”,遇见未来之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芒种刚过,五谷迎来丰收之始。比起大自然的生命萌发,更能让人感到蓬勃活力的,是新质生产力之风吹拂下城市的向 " 新 " 而行,汇聚成产业拔节向上之力,绽放出未来之光。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Atom 挥舞着手臂热情迎客,这款由无锡经开区引进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邀请嘉宾踏入 " 数字无锡 " 展区,一睹无锡的数字经济实力;抬望眼,太湖广场上,省内首条 eVTOL 低空航线启动。诸多在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景象,正逐步成为现实。

另一边,"1 克棉纺出 500 米长纱线 "" 特钢是科技炼成的 "…… 关于老牌企业打造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探讨,再成经济发展之热点。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通过 " 技术—要素—产业 " 链条传导

新的生产力质态

正在无锡这片实干土地上

加快萌生、形成、壮大

从去年 9 月新概念的首次提出,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对高质量发展任务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关系的深入阐释,再到各级层层部署落实,当下,江苏省内掀起了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火热势头。

而以 " 重要阵地上的桥头堡 " 为精准定位,无锡勇挑大梁,在这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上,不断标注出新的 " 无锡元素 ",探路新的 " 无锡实践 ",并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中生发出关乎全局战略的 " 无锡思考 ",努力在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 " 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 "。

"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 而实干路径一以贯之的无锡,毫无疑问是省内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从产业大市、科创高地的地位和使命出发,无锡把脉定向,目标明确:在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开放创新上打开更宽视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蓄更多优势,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为全省大局作出无锡更大贡献。

身为经济大市的应有担当,该如何充分体现?思路不断厘清:下大力气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协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 " 智改、数转、网联 " 赋能步伐,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抢占先机。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共识凝聚之后

就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和迅速行动的干劲积蓄

工业是新质生产力勃发的主阵地。2 月底,一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大会敲定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 的无锡实施路径;

夯实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底座,无锡发布算力应用政策,在全省率先发放 " 算力券 ",以高水平算力供给赋能实体经济,落地新模式、新场景;

发布《无锡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构建 "5+X" 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

市区各级积极行动

新一轮全球城市推介大幕在春天拉开。4 月,10 天日韩新三国 6 座城市,无锡市经贸文化代表团举办近 30 场交流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展新赛道,寻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5 月底 6 月初出访法比德,进一步把握机遇拓展对欧交流合作,塑造无锡高水平开放新优势;

积极对上争取,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对接路演的收官之战落地无锡,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三个赛道 171 个优质项目轮番亮相,政、产、金多个领域刮起了创新创业旋风;

开到浦江畔的无锡 · 上海人才合作发展大会则殷殷期盼:打造 " 政产学研金用服 " 全方位、一体化、深度融合的 " 生态圈 "……

资本流向最能看出产业发展之重点。今年以来,无锡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亮眼:1 — 4 月,无锡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 2.8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高技术产业投资的 88.4%。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今年首季,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达到 53.6%,较去年同期提升 3.2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绿色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 8.5%、6.4%、6.0%。

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共性中寻找个性。迎接新质生产力 " 风口 ",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赛道中,无锡的 " 取与舍 " 是眼界和定力的体现。

抢先一步切入低空经济领域,今年以来无锡带给人们太多惊喜:空中赏樱、省内首条 eVTOL 低空航线启动、无人机快递醉李杨梅 …… 低空产业在地化应用的接连推出,为人们理解未来产业并展开无穷想象 " 撕开了一个口子 "。

今年 3 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4 月中旬,无锡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而透过市交产集团在海翼飞机研发上的十年磨一剑、宜兴通航机场的从无到有,或者紫微科技落户梁溪区的故事叙述中,人们发现,在更早的时间段里无锡已经在摸索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地的高端装备产业以及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实力,直接支持低空、商业航天装备核心部件发动机、传感器等研制。除此之外,无锡在空域资源方面也有着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

" 一定要抢在风口到来的‘前夜’进入。"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秦艳说。但这种 " 抢 " 并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干。去年底成为 "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 的优必选,三年前和经开结缘;近几年,当地布局建设雪浪算力中心、英伟达智算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经开区蓄积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基石——算力。有此底气,经开区提出力争 5 年内打造全市首个超 100 亿元级产业规模的机器人特色产业新地标。

数据资源、虚拟空间

生物基因、微观粒子等

新质要素的入局

大大拓展了生产新边界

立足无锡 "465" 现代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方向 " 远眺 ",4 月 2 日,《无锡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发布,首批选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 6 个新赛道,构建 "5+X" 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 避免一拥而上,政策制定突出因地制宜的导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介绍," 差异发展、协同联动、点面结合 " 是实施意见设计的理念遵循,如锡山区现有钠锂储能产业园、锡山精准医疗产业园等,被鼓励优先发展氢能和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产业;拥有空天相关产业园资源的梁溪区与惠山区皆将商业航天纳入发展内容;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产业资源的江阴市和滨湖区积极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 升级 "。

新质生产力风口的到来,势必将推动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形成。身负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重任,无锡未来产业目标已定:到 2027 年,整体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到 2035 年,培育 10 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 " 链主 " 企业,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动能优势,最先能体现经济大市担当作为的,无疑是早已有根基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已见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事实上,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以 "465" 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逐 " 新 " 提 " 质 ",正是 " 无锡实践 " 的核心要义。

航亚科技的三期厂房才投用不久,崭新的建筑、全新的产线蕴藏着全新的生产动能。" 注意现在进行焊接前准备,确认清场。检查油温,检查惯量,检查焊接转速 ……" 伴随着一个个指令的下达,机器启动发生嗡鸣,硕大的涡轮盘成功完成焊接。董事长朱宏大介绍,旋转焊接由来已久,而航亚自主研发的惯性焊接可更精准地控制动能转换量,达成对设备精度的极致追求。" 每一次试验都会花费巨大成本,然而正是如此才让我们得以长久保持国际竞争力。"

一棉纺织,属于最传统的产业。构建由传感器、ERP 和电子商务组成的完整信息化体系,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企业电能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和车间空调在线监控系统,书写了 " 高支技术下纺出的线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 和 " 万锭厂房 10 人左右用工 " 两项 " 全球领先 "。百年老厂 " 回春 " 的背后,董事长蔡赟介绍了两个关键数据:每年研发投入 4%,每年产值 14 亿元。

把科技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形成 " 从 0 到 1" 和 " 从 1 到 100" 的 " 接力棒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正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另一种可以快速助力企业实现新旧动能丝滑转换的,当属 " 智改数转网联 ",即以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突破为着力点,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场景的融合应用,加快打造数字化新型制造体系。

兴澄特钢工厂是特钢行业的首个 " 灯塔工厂 ",其数智中心大楼可称得上是这座钢铁工厂的 " 大脑 "。" 通过智能互联,在这里,企业四个分布于各地的基地可实现协同作业;炼结、焦化、烧结、原料场四个环节可在一个主控室内实现调控。" 兴澄特钢副总经理张宏星表示。而在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惠山工厂数字化管理的大屏上,一组组数字实时跃动,通过模型算法实现产线自主检测、任务自主发放,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成功让产能提升 52%。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是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而无锡的诸多实体企业,用实践进一步梳理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传统制造业既为孕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配套支撑。无锡强大的生产制造基础,显现出其成为新质生产力 " 基质 " 的潜力。

生产上的全新表现焕新了产业链的发展质感,同时也赋予了价值链向上生发的全新机遇。截至去年,无锡 6 个产业集群规上营收突破 2000 亿元;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 3 个集群先后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 4423 家次规上企业进入 "465" 现代产业集群库,实现规上营收 1.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7%,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 6 个百分点。

推动产业变革和生产力大提升,经济版图加速洗牌的关键期,无锡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口,主动融入新一轮区域竞争中。

来源:无锡日报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太湖 科技创新 自主研发 中国建设峰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