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外伤经历,如被尖锐物体刺伤、切菜时割伤等,身边人可能会提醒你打破伤风针。
然而,有些人受伤后觉得伤势不严重就在家自行包扎,结果引起了普通感染或破伤风感染。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提醒你几种情况抓紧打针。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科副主任 李阳
破伤风,被忽视的致命感染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破伤风」,破就是 " 皮肤破口 ",伤即 " 外伤 ",风意为 " 抽风 "(肌痉挛)。
从医学角度来说,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经常与 ICU 抢救、截肢、丧命等词汇挂钩。临床发现,破伤风的致死率为 10%~20%。
作为一种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 100%。
当病菌经由皮肤或其他伤口侵入人体,会生成一种名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的强效神经蛋白毒素。
这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 " 抑制性突触 " 失去相应功能,引起超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痉挛,进而导致多种症状:
全身乏力
头晕
头痛
咀嚼无力
局部肌肉发紧
扯痛
吞咽困难
咧嘴 " 苦笑 "
颈部强直
尤其以下颌僵硬最常见,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破伤风针 " 是什么?
由于新生儿破伤风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 1988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都打过破伤风疫苗),我国于 2012 年已宣布消除了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破伤风。
目前,威胁公众的主要是成人破伤风,危险人群是以前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此外,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即便得了破伤风,如果及时妥善处理,患者死亡率可降低至 10%。
老百姓俗称的 " 破伤风针 ",其实是一种能够对抗中和破伤风毒素的 " 破伤风抗毒素 " 或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与破伤风疫苗相比,属于被动免疫。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马的血清里提取的,另一类是从健康人血清里面提取的,称为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
马来源的免疫球蛋白获取方便,价格低廉,但只能提供 10 天左右的保护,且过敏风险比较高;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在人体内提供 28 天的保护,过敏反应也比较小,但由于是从人血中提炼的,来源少,比较难获取,价格也较高。
被动免疫只是应急的、救命的,不是主要的预防手段。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主动免疫才是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办法。
哪种伤口要打 " 破伤风针 "?
很多人只要出现外伤,甚至是擦伤,就会去打 " 破伤风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指出,感染破伤风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
1.组织开放性损伤,创口较深;
2.有破伤风杆菌侵入,比如沾染泥土、粪便、铁锈、木刺等;
3.伤口内有失活组织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怎么判断伤口是否要打破伤风?首要判断原则是伤口有多严重。以最常见的刀片割伤举例,伤口分三种。
清洁伤口:在身体相对比较干净、毛发较少部位的伤口,如果在 6 小时以内得到消毒处理,破伤风杆菌定植和感染风险较低。
不洁伤口:若伤口超过 6 小时未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受伤部位是腋窝、腹股沟、会阴部等相对较脏的部位,细菌定植风险较高。
污染伤口:被污物、泥土、粪便污染的伤口,包括钉子扎伤、锈蚀刀具深度割伤、农作物杆茎叶刺伤、被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是最应该关注的伤口。
一般来说,清洁伤口不需要打 " 破伤风针 ",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要根据疫苗接种的情况和时间来判断。
小时候打过三针破伤风疫苗,不管什么类型的伤口都不用打 " 破伤风针 ";
接种疫苗的时间久了,担心抗体浓度不够,可及时加强接种一针破伤风疫苗;
以前从未打过疫苗,尽快到疾控部门规范接种破伤风疫苗,只有疫苗才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持续产生抗体;
如果既没有接种过疫苗,伤口又属于需要打 " 破伤风针 " 的情况,越早打越好。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 6~12 天,只要还未发病,伤后 2 周内打 " 破伤风针 " 都有用。
来源 / 生命时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