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日前,来自我市教育系统的贵阳市第一中学科创中心等 11 个集体荣获 2024 年贵阳市 " 工人先锋号 " 称号,桑茂林等 25 人荣获 " 筑城工匠 " 称号,充分展现了贵阳市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时代风采。连日来," 贵阳教育 " 微信平台陆续推送获奖集体及个人先进事迹,传递榜样的力量,凝聚奋斗的动力,为贵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今天,让我们走进 " 筑城工匠 " 个人——贵阳市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朱毅,贵阳市白云区华师一学校体育教师保卫,贵阳市花溪区漓江小学副校长孙茂,贵阳市第一中学教学处副主任、语文教师张喆,贵阳市第七中学英语教师宋洁莹,品读他们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朱毅:
能做多做 能学多学
贵阳市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朱毅自 2011 年任教以来,勤恳为先,坚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学生,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首届公费师范生,大学期间,朱毅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竞赛奖学金。不仅如此,朱毅还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在学校浓厚的教书育人文化氛围影响下,他参加学校师范生技能大赛、支教活动和评课活动等,还自发组织同学们一起去支教。点滴经历,让朱毅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责任感,也更加坚定了他从教的初心。
在朱毅的数学课上,没有枯燥的公式和解题套路,取而代之的是趣味的数学故事、生动的数学案例、多维的解题方法和丰富的数学活动。
祖暅原理、牟合方盖、设置股票分析师虚拟身份 …… 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古代数学的原理方法及多种虚拟身份转化,沉浸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之中,进而切身体会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朱毅认为,好的教学过程一定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独角戏 " 从来都不是他推崇的授课方式," 在场感 " 和 " 参与感 " 更为重要," 进入课堂 " 和 " 享受课堂 " 亦为目标。
" 朱毅老师懂得和学生的相处之道,正是他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尊重,才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他、尊敬他。" 实习老师陈宁婕说,在朱毅良师益友般的带动下,许多学生也奋起直追,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不竭的动力。
保卫:
流汗悟道 天道酬勤
"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深深影响着贵阳市白云区华师一学校体育教师保卫。
保卫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作为兰州人来到贵阳教学不过 4 年的时间,作为体育专业毕业的他,了解每一项体育运动,也清楚任何体育运动的前提一定是深入了解其理论内核,这样才能做到攻守兼备,达到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
于是,他花费了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分析每节课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潜在的优缺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如何才能真正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呢?保卫有自己的办法。
" 步幅再大点,步频再快一点,最后再顶一下 ……" 这是保卫在训练场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他通过看似简单的收腹、抬腿、勾脚等拆分动作,让学生补足短板,放大优势。训练中,他认为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一直不行就坚持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完全熟悉后把分解动作进行组合加工,变成一整套完整的、连贯的运动,进而完成体育项目的学习。
" 流了很多汗,但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是保卫老师让我知道突破的过程很痛苦,但结果一定值得!" 他的学生朱隽泽说。在保卫老师 " 责在引导,妙在开窍 " 的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正确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保卫也在教学道路上为爱铺路,悟道前行!
孙茂:
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孙茂是贵阳市花溪区漓江小学副校长,担任了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竖笛和陶笛社团指导工作。从教以来,他始终秉持着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信念,深耕教育沃土,照亮学子前行。
" 音乐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灵魂的触动和情感的交流。" 对于音乐教学,孙茂有着独到的见解。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他形成了将管乐融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广泛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他会鼓励学生们以各种乐器为媒介,演奏出心中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情感。他还打破陈规,改变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将竖笛教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常规训练,巧妙地将竖笛作为教学的桥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
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充满魔力的音乐王国,吸引着学生们去探索、去创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成长锻炼的机会,他还成立了学校竖笛乐团、陶笛社团,在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演奏水平,更学会了团队合作、舞台表现等宝贵技能。
教人学会,须先自悟。在教学生的同时,孙茂也不忘加强自身学习,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汲取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增强自身技能、参加学科比赛,丰富自身的教育底蕴,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比赛中,他更是将自己的教学技艺展现得炉火纯青,在贵州省第七届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和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荣获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教师、贵阳市骨干教师、贵阳市第四届中小学 " 教坛新秀 "、花溪区 " 好老师 "…… 这是孙茂辛勤耕耘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丰硕果实。未来,他将继续以音乐为伴,与爱同行,为更多的学生带去智慧与启迪。
张喆:
秉初心 锻匠心 用真心
张喆是贵阳市第一中学教学处副主任,也是一名语文高级教师。从教 10 年来,他不断探索教育本质,将贵阳一中百年文化与新时代文化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健全人格、求真向善、自主发展的优秀学子,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作为联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教师,如何命制出既有语文味又有独特育人价值的试题成为了张喆思考的关键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对家乡历史文化和当下发展趋势有更独特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张喆在各类材料间耙梳,在各种新闻间驻足,在本土作家作品间流连。经过多方考量、综合选材,最终历时一个月命制出了一张 " 满满贵州味 " 的试卷。
" 非常有贵州特色!"" 不敢相信会考这样一套特别的卷子!"" 太牛了!为我大贵州点赞!" 师生们对这份考卷纷纷称赞,但张喆知道,这是坚持教育匠心的意义所在。由此,他也发现了工作的 " 秘诀 ",那就是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意味着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试题,而是真实经历的生命或当下。这也为张喆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新点子。
付出真心,必有回响,这是张喆老师非常笃信的一点。他深知,教育永远面向的是人的问题,不管如何,付出真心,或许不一定立刻有回报,但最终生命的某个时刻,会有动人的回响,不忘初心,才能在平凡中书写教育的动人篇章。
宋洁莹: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们做出榜样!" 贵阳市第七中学英语教师宋洁莹说。从教 16 年以来,她在英语教学一线深耕,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
" 宋老师,祝贺您获得了本次全国青教赛中学英语组一等奖!" 历经百余天的紧张准备终于结得硕果,让宋洁莹复杂的情绪得以彻底释放 ……
回顾整个备赛过程,对宋洁莹来讲,可谓是 " 不分昼夜 "。课上,要面对紧凑的教学工作,课余,才有时间投入到赛事的准备之中。
在贵阳市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站磨课团队、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宋洁莹针对出现的问题一遍遍优化、一遍遍练习,反复针对十个参赛课例进行说课、评课。日复一日,宋洁莹的语言越来越精炼,内容越来越详实,课件越来越精致。
正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后援支撑,在全国青教赛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 30 余名高水平教师,宋洁莹才能顶住压力,沉稳应对,充分展示,通过随机抽中的课例 " 九年级 U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Period 5 Reading",最终勇夺第一,为自己三个月的紧张备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宋洁莹一直在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努力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在她看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只有不断走出去,和优秀老师 " 碰一碰 "" 过过招 ",才能更好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规范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让学生们受益。
不仅如此,宋洁莹还积极带领学生参加贵阳市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及写作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和学生们一次次向顶点发起挑战,一次次超越自我,实现了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