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汕头 2024-06-19
汕头广州沈阳三地媒体联动帮助九旬“少女奶奶” 跨山越海,寻76年前初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0 岁丁士娟手拿年轻时的照片。

相关视频扫码观看

6 月 17 日下午,本报收到由广州《老人报》转来的一则九旬老人寻找初恋的短视频。视频中,丁士娟奶奶面对镜头,深情地讲述着她与初恋男友张华龄同窗学习的过往," 张华龄,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丁士娟,我在沈阳很想你,你是不是在汕头 ……"

" 少女奶奶 " 丁士娟的言语里,流淌着她长达 76 年的想念和对于重逢的深切期盼," 要是能找到你的话,张华龄,我觉得是个奇迹!"

收到短视频后,本报记者迅速行动,积极联系丁奶奶所在城市沈阳的《晚晴报》记者肖易寒,与其进一步确认了相关细节信息,随即决定携手广州《老人报》、沈阳《晚晴报》两家媒体,三地联动寻人,共同帮助丁士娟圆梦。

了却心愿 欲找初恋见面弥补遗憾

张华龄给丁士娟的最后两封信,是从广东汕头寄出的。

据丁士娟回忆,1948 年,张华龄随父母从上海来到汕头。到达汕头后,张华龄给丁士娟邮寄过两次书信,一封信夹着一张 2 寸的照片,他趴在海边的礁石上,看上去很快乐。另一封信没有文字,但是是一封血书,信纸上的血迹看上去像手指头咬破后滴上去的。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信没有直接寄到丁士娟手中,而是委托她的女同学帮忙接收和保存。丁士娟告诉记者:" 我一直没能给他回信,也没有勇气给他回信,这是我的遗憾。"

丁士娟的老伴去世已近 10 年,她在养老院也住了快 10 年。人到老了,就特别想念年轻时的人和事," 如果他还活着,应该也是 90 岁了。我希望能找到他,如果他现在家庭幸福美满,我不会去打扰他。如果他现在已经是一个人了,我想去和他见见面,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常忆初恋 点滴美好虽短暂却难忘

1948 年,丁士娟和张华龄在上海成义中学相识。当时班里有 30 多人,在丁士娟的眼里,张华龄最特别。在她的印象中,张华龄的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中国人,混血儿张华龄有一头黄头发,他爱运动,喜欢踢足球,画画也特别好,他的画经常被当成样板让大家临摹。

上课时,丁士娟坐在第二排,张华龄就坐在她的身后。年轻时的张华龄很淘气,经常抓她的头发玩耍。" 我现在上年纪了,加上头皮有炎症,为了方便上药,这里的护工就让我剪了短发。" 说话间,丁士娟找出自己当年的照片,上边的女孩梳着披肩发,头上戴着发夹,身穿旗袍,风华正茂," 当时我们家在山东省黄县算得上家境殷实,所以我在穿衣打扮上还是比较讲究的。"

放学的时候,张华龄经常骑着自行车在徐家汇的一处广场等丁士娟放学," 他骑车躲在大树后面等我,经常吓我一跳,然后我们两个人手拉着手,围着大树转圈,感觉非常快乐。" 丁士娟回忆起过去,脸上充满笑容。

可快乐时光不长,1948 年年底,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华龄随父母去了广东省汕头市。1951 年,丁士娟考取沈阳的一所学校,自此,求学、工作、结婚生子 …… 生活一直在此。

媒体联动 助九旬 " 少女奶奶 " 圆梦

此次为九旬老人寻人事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汕头、广州、沈阳三地媒体的响应并联动跟进,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沈阳《晚晴报》副总编辑任艳莉表示:" 让我们一起接力为 90 岁的她寻找并记录那份‘丢失’但难以忘怀的情感,共同为老人圆梦。" 广州《老人报》副总编辑瞿姝雯告诉记者:" 感谢素未谋面的媒体同仁们加入此次寻人行动,这份责任和担当很温暖!" 汕头融媒日报编辑中心主任郭宏盛说:" 跨越山海的情缘,半个多世纪的情感,动人!感人!作为被寻找人所在的当地主流媒体,我们将全力以赴,配合当事人和其他两家媒体,共同来圆梦。"

接下来,本报将与沈阳《晚晴报》、广州《老人报》联动寻人,帮助丁士娟圆梦。如果您知道张华龄的相关信息,请拨打以下热线电话和我们联系,汕头:13502705985,沈阳:024-22690759,广州:020 — 88630599。

汕头日报记者 蔡妍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汕头 沈阳 广州 上海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