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多久没坐过西安公交了?
你最近一次乘坐西安的公交车,在站台上等候了多久?
当你跨入公交车车厢的那一刻,里面是密密实实还是空空荡荡?
……
或许,有很多人,已经久违了公交车,都快忘记了还有这一档子交通工具的存在;或许,当很多人时隔许久登上公交车,才会倏忽发现,呀,现在的公交车人咋这么少的?等了这么久才等来一辆,还以为人多的会挤不上去呢?
挤不上去的情况,曾经是坚决存在的,十来年前甚至五六年前的早晚高峰期,哪怕一口气来了两三辆同线路的公交车,没点洪荒之力都不一定能上得去。而今,这种情况,早已转移到高峰期的高流量地铁站。而今,轻轻松松就能登上一辆公交车,而且十有八九都还有座位。前提是,你得等呀等呀等的,手机都刷到手指僵硬,望眼欲穿到脖子酸。
这是从乘客的角度,而从公交公司的角度,则是在持续的运营困境中,持久的苦苦挣扎。
02
6 月 8 日这天,我在南三环登高路口,等待一辆 270 公交车,准备去曲江池。
这个公交站总共有 5 路公交车的站牌,我是 11:58 分到达公交站牌下的,运气很是不错,12:10 分等来的第一辆公交车,就是 270 路。
有人可能会说,都等了 12 分钟了还能叫运气好?
我说,如果你有过 50 多分钟等不到一辆 121、40 多分钟等不到一辆游 6 的经历,一定会认为这个 " 只等了 12 分钟 ",算是运气好的不得了了。
而且,我可是等来的第一辆公交车,就是自己需要的线路。
反过来说,在这 12 分钟里,一个有着五条公交线路的公交站,也就仅仅只来了这么一辆公交车。
而从这里到曲江池东路南口,五站路四五公里的距离,这趟 270 路公交车从 12:10 分走到了 12:42 分。搁走路快的人,步行过去也就四五十分钟。当然,也不能怪公交车开得肉,因为端午放假的缘故,大量车辆要从曲江出入口上绕城高速,导致附近的南三环大拥堵,仅从南三环登高路口到曲江转盘这不到两站路,这辆 270 就走了整整 25 分钟。
在这五站的行程里,包括我上车下车在内,总共上车 7 人,下车 6 人。车厢内维持着大片座位空空荡荡的动态平衡。
下午 4 点多,我返回的时候还是乘坐的 270 公交车,车上的空座位比中午那会更多。
这两个时间段虽然都不是高峰期,但要知道那天可是端午节,流量应该是要比平日大的。连通城南城东两大客运站的 270 路公交车尚且如此你,遑论其他线路。
03
坐在车上的时候我就在想,一趟公交车就拉这么一点乘客,怕是包不住本吧。
事实上确实如此,根据公开的报道,公交公司也表示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疫情那几年甚至都出现了降薪和拖欠工资的情况,疫情后能稍有好转,但依然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况。
西安公交集团数据显示,2023 年全年西安公交实现客运量同比增长 28.76%;增收 1.43 亿元,节支 1.18 亿元,同比减亏 2.6 亿元。
注意,是少亏损了 2.6 亿元,而不是有盈利。
作为一个非行业人士,我也大概知道,公交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两大块,一块是乘客流量,一块是车载广告,包括车厢内外的静态广告及车载电视广告、某企业冠名的报站提醒广告。某些企业冠名公交站名的收入,还不一定归公交公司所有。
其中,乘客流量自然是大头,按照这稀稀拉拉的乘客流,都能想象能有多少收入。何况,根据公交公司的相关说法,平均每位乘客的乘车成本为 2.75 元。以空调车为例,乘客自付 1 元,政府补贴 1 元,公交公司则亏损 0.75 元。换为普通公交车,乘客自付 0.5 元,政府补贴 0.5 元,公交公司则亏损 1.75 元。当然,这只是公交公司从社会责任角度的说法,事实上空调车也不是一直开空调,普通车的乘车成本未必也就跟空调车一样高。一辆车一趟跑下来,拉 200 人次的收益肯定要比拉 20 人次高得多,而非赔得更多。
肉眼可见的事实,就是公交车客流量几何级的减少。
这除了影响票务销售的直接收入,更会对广告收入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人家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根本目的是要到达率和到达效果的,乘客少了,这两项自然会越来越难如人意。公交车的广告量和广告价格,也就越来越没了话语权。
04
任何企业,都是开源节流并举。公交公司概莫能外,最直接的两大块收入少了,自然更要在节流上下功夫。
在不能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最直接的节流途径,当然是减少车辆投放、拉长发车间隔了。这也是乘坐公交车的人,不管是经常还是偶尔,无不发现公交车越来越难等的原因所在。
越来越难等,就越来越不愿意等,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公交车,遗忘公交车。
在曲江池东路南口,一个准乘客不知道在等哪趟车,等半天不见来,嘟嘟囔囔着打车走了。
当然,公交车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和遗忘,也并不能全怪公交公司。
与公交日益惨淡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铁日益可观的客流数据,今年 4 月 30 日,西安地铁当日线网客流突破 491 万人次,再创新高。5 月份,西安地铁单日客运量平均 375 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九。
除了纯人力的 "11 路 ",地铁大概是最能把握时间的交通工具了。运行时间靠谱,不用担心堵车。而公交车在这方面实在太不可控了,像 5 月 8 日 270 路不到两站路走 25 分钟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遇到。
但地铁显然并不是影响公交客流大幅下降的唯一因素,毕竟西安还远未达到地铁覆盖城市的程度,很多地方还需要公交的补充,或者坐地铁太绕路就不如公交直接便捷。比如我要坐地铁去曲江池的话,就需要 5 号线倒 3 号线再倒 4 号线,这时候公交还是很能发挥补充作用的。
然而实际上,公交车在这种查漏补缺里的作用也并不明显,共享单车、滴滴一定程度都比公交车作用显著。
乘坐舒适度和时间把控度比不过地铁,查漏补缺又搞不赢共享单车和滴滴,收入提不上去,公交车便只能通过减少运力、拉长发车时间来压缩成本,这便陷入了越压缩乘坐体验越差,乘坐体验越差坐的人越少,坐的人越少就越压缩运力的恶性死循环。
05
事实上,公交公司这几年也一直在努力拓展经营,自救谋发展。
比如,不断推出定制线路,针对高校学生、社区上班族、景区游客等,相继开通校园定制公交、通勤定制公交、旅游定制公交等。西安公交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仅开通的校园定制公交就已经达到了 100 条。
此外,在 2023 年 7 月底在西安举办的一次高端婚博会上,西安公交集团三款 " 幸福巴士 " 首次亮相,意味着公交也要走婚车的路线了。
今年 1 月 25 日,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加上近半年的筹备,西安首家公交养车旗舰店——建元路安途养车玄武旗舰店开业,面向社会车辆提供车辆维修养护服务,也算是西安公交转型发展开创的新路径。
以上种种,都可以视作西安公交在开源方面的努力,也带来了一定的收益效果,但如果说依托这些就能彻底摆脱困境,未免太过简单天真。
因为,以上种种,都与普通乘客越来越远。
而要把普通乘客拉回来,又不是公交公司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比如涨价,需要多方会商批准。而作为民生性质的公交车,更要考虑公益属性,岂能说涨就涨。何况,不涨价坐的人已经很少,涨价了岂不是更要把现有的乘客撵走。到时候,那可真就成了退休大爷大妈买菜锻炼的免费专车了。
更可行的办法,是全面提高公交车的乘坐体验,包括行驶稳定性、时间保障性、乘客等待忍耐度的全面提升。这除了要求公交公司在车况、车次方面实现再提升,变大为小,变疏而密,还需要城市配套的全面跟上。现今的公交专用道,依然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轻轨化或者专路化,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
但是,又何尝容易。
这也难那也难,再难其实都是可以去努力的。不去努力的话,那就只能是在当下的状况下继续每况愈下,靠着政府补贴苦苦度日。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