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根据规划,到 2030 年,我国要建成 12 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 1.2 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然而,在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乡丰产村,钱花了,高标准农田的配套设施也建了,但是却成了烂尾工程。这是怎么回事?
投资千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设施
新建机井因未通电成“摆设”
2021 年,依安县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 2449.2 万元,计划建设新打机电井、修建晒场、道路、输电工程等,工期一年,预计 2022 年 9 月完工。
不通电,机井就用不了,建好的设施成了摆设,问题究竟卡在哪里了呢?
相关部门各执一词
千万元专项投资成了“糊涂账”
为了解决问题,乡政府也曾找电业部门沟通。电业部门表示,项目缺少高压计量器,没有高压计量器就不能接电。
高压计量是指电业部门供电时,在高压线路一侧安装电表等计量装置。采用高压计量,可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安装高压计量器,一台大约两万多元。相比总投入 2400 多万元,就因为安装高压计量器的几万元让机井闲置,听起来让人难以理解。
记者:你们当时有没有报备?
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 郭立冬:有报备,当初这个项目最开始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找到电业局主管领导,是经过他们允许后才开工建设的。
直到采访结束,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也没能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而电业部门负责人说,尽管没有收到供电申请,他们也曾经和村里以及开发办联系,以解决通电的事,但均询问未果。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了烂尾工程
项目至今未完成竣工验收
不仅机井成了烂尾工程,记者调查发现,农田的其他配套项目也存在问题。
根据公示牌,除了机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内容还有冲刷沟治理、建筑物(指连接耕地和道路的过水涵洞)、晒场、水泥路和砂石路。记者一路观察,仅从外观看,涵洞的质量就让人感到担忧。
当地农业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人指出,由于项目未进行竣工验收,这些涵洞、道路、晒场、冲刷沟治理的最终质量尚待检测。根据规定,项目应在完工半年内完成验收,但直到记者采访时,依安县的初步验收工作也没有进行。
负责人解释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总项目,由五家公司在四个村同时施工,分成 12 个标段。截至记者采访时,还有两个标段由于工程量大、工程人手紧张等原因,至今未竣工,所以整个项目延迟到现在还未验收。
除了机井等设备成了烂尾,一些已经建成的设施因缺乏维护,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记者采访结束后,当地制定了整改措施。针对机电井不通电问题,当地将 27 眼机电井全部进行送电入网,现在已经达到使用状态。对于其他的一些施工质量等问题目前也已进行了整改。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小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抓好各项工作,我们才能有更多农田变良田,打出更多粮食。
点击观看完整内容 ↓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