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6-27
【秦医卫·疾患透视】西安东大肛肠医院:排便次数增多,你以为在排毒养颜?大错特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排便是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天有准时的排便能够让自己身体的毒素被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正常的排便规律代表着人体内消化系统的健康。

不过虽说排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个正常人每天都需要排便,但是排便的次数不能过多或者过少。

有些人就认为排便的次数越多身体的毒素也就越被排出体外,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每天排便的次数多反而要警惕可能是出现了其他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粪便产生的基本规律。

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丰富的饮食可以使人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但是,人摄入的食物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将在肠道中积聚。当它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从体内排泄的粪便,这就是粪便产生的过程。

尽管粪便是人体排出的废物,但并非没有用。它可以用作 " 健康晴雨表 "。

通过观察大便的状态,大便的习惯等,您可以了解肠道是否健康,甚至可以用作初步筛查 ai 症的标准!如果最近排便习惯发生了 3 次以上的变化,并且超过 1 周没有缓解,则应提高警惕!

什么是正常的大便次数?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次数并不是关键,如果没有排便困难、拉稀等情况,无论是一天一次还是一天两三次,或者两三天一次,都是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一周排便小于三次,可能就属于明显便秘,需要提高警惕。

排便次数与肠 ai 密切相关?

中国学者对我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表明,每天多次排便者,5 年内患结直肠 ai 的风险将增加。

众所周知,结肠 ai 引发的排便异常,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黏膜,体液渗出到肠腔,而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若肠道肿瘤还同时伴有炎症、坏死,还可能引起肠腔阻塞,延长粪便通过时间,引发便秘。

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排便规律发生了变化,大便规律由原来的每天 1 次,变为每天大便 3~4 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应及时去医院筛查排除肠 ai 可能。

如上所述,我们的肠道是吸收和排泄的器官。

当结肠 ai 变时,它不仅会侵袭肠腔的空间,还会刺激肠粘膜,从而改变其蠕动速度。在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诸如大便次数增加,腹泻甚至一天中大便次数超过 3 次以上!

此外,患者粪便中也可能有血液,脓液或粘液。结肠 ai 发展到晚期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在这个阶段,患者不仅排便更少,而且可能伴有便秘和腹痛等症状,但此时他们也错过了治疗时间。

关注以下预警信号

除大便次数增加外,以下症状也可能是结肠 ai 的预警:

01

腹痛

结肠 ai 患者通常在早期有腹痛症状,主要是隐痛和钝痛,但持续时间不长。

当肠梗阻时,患者常会出现持续的腹部绞痛。如果您近期莫名其妙地感到腹痛,并伴有粪便数量异常增加,则应及时进行检查。

02

肠梗阻

肠梗阻是结肠 ai 发展阶段常见的症状。除腹痛和腹胀外,患者还可伴有便秘或不排便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期间,很明显腹部出现肠状隆起,按压局部很痛,并且可以听到高强度肠鸣音。

03

腹部肿块

随着 ai 症的继续发展,患者腹部可能会出现异常肿块。它通常是由肿瘤,网膜和周围组织浸润引起的肿块。

表面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一些肿块可以随肠移动。结肠 ai 晚期后,肿瘤浸润相对严重,肿块将被固定。

04

全身症状

当结肠 ai 肿瘤溃疡被重吸收并且胃肠道出血时,患者可能具有其他异常表现,例如发热,贫血,体重减轻和浮肿,其中贫血和体重减轻是较常见的。

另外,由于其丰富的血管和淋巴液分布,在右结肠发生的 ai 症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容易发生溃疡和坏死,导致出血感染,可诱发一系列中毒表现。

你是不是肠 ai 高危人群?

既然排便次数不能说明问题,你还可以通过下列标准,识别出你是不是高危人群,并提前加以预防。

1. 你是否有肠 ai 家族史;

2. 你是否年龄大于 40 岁,且有 2 周以上的肛肠症状;

3. 你是否有大肠腺瘤病史;

4. 你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久治不愈者;

5. 你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极易诱发大肠 ai;

6. 你是否是抽烟、酗酒者。

这 6 大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肠 ai 早期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这时要做的就是及时去医院进行大便隐血试验、肠镜等检查,确诊是否是肠 ai,然后听医嘱对症治疗。如果不是肠 ai,则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相关标签

ai 腹泻 便秘 规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