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7-02
上海网友集中晒“蘑菇”发出灵魂二连问,紧急提醒:不要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阴雨连绵

愁的是人

欢快的是野生菌类近期

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网友

晒出自己发现的 " 蘑菇 "

并发出灵魂二连问:

" 这是啥?能吃吗?"

记者 7 月 1 日从沪上多座公园了解到,近期的确有野生菌类大规模 " 露头 " 的现象,绿化市容部门和行业专家均发出紧急提醒,市民游客切勿采摘,以免误认误食引发食物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网友纷纷晒蘑菇

" 扮猪吃老虎 "

在小红书上,博主 " 利爪德鲁伊 " 忙着鉴定网友发来的各种照片,并劝告大家吃不准就不要碰、更不要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注意到,大青褶伞、纯黄白鬼伞、毛头鬼伞等几类野生菌类 " 出镜率 " 最高,它们无一例外都有导致中毒的可能,并且普遍披着 " 人畜无害 " 的外衣。

"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这是近年来在网上很火的一首童谣的部分内容,但在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工程师郗旺看来,用这首童谣作为判断 " 毒蘑菇 " 的唯一标准是很危险的,因为长相 " 低调 ",即颜色不显眼、形状不奇特的蘑菇有毒的概率可能更高。

郗旺表示," 红伞伞,白杆杆 " 主要描述的是具有红色伞盖、白色菌柄的毒蝇伞类蘑菇。毒蝇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亚热带、温带森林中。它的体内含有毒蝇伞毒肽,具有较为强烈的致幻作用和消化系统毒性,在过去医疗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容易致死。

△毒蝇伞。图片来源:辰山植物园

菌类爱好者蔡佳铭表示,放眼全世界,能致死的毒蘑菇长成 " 红伞伞,白杆杆 " 的不多,在中国能致死的毒菌多半是褐色、白色、黄色、灰色," 仅靠颜色鲜艳与否来识别毒蘑菇是片面的 "。

举个例子,被戏称为 "ICU 菇 " 的大青褶伞是 " 扮猪吃老虎 " 的典型。作为上海常见的毒菇,草坪、林下、泥土都能发现它的身影。它有着 " 平易近人 " 的外表,伞盖和菌柄均为白色,很像可食用的大环柄菇类物种,有一定经验的市民才能通过伞盖上少量的灰褐色鳞片、背面淡青色的层层菌褶来区分。

大青褶伞体内含有包括青褶伞素在内的多种有毒肽类物质,对消化系统有强烈毒性,误食后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误食达到一定的量,足以让人进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抢救。

△网友晒出的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已算得上是 " 极品 ",但在 " 扮猪吃老虎 " 这件事情上,肉褐鳞环柄菇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酷似长在地上的香菇、花菇,肉褐鳞环柄菇常见于松树周边的土壤和落叶层上,其灰褐色具有鳞片的伞盖、较矮的个头很具有欺骗性。

它体内含有致死率较高的鹅膏毒肽,这种毒物的凶险之处在于 " 后劲 " ——摄入后出现消化道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但随后症状可能短暂缓解,让人松懈,实际上,中毒者的肝功能已开始受损,严重的数日后致死。

据统计,肉褐鳞环柄菇中毒造成肝功能受损后,致死率可达 40% 至 60%,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解毒剂。2020 年,一名 7 岁的孩子就误食了它,最终因多器官衰竭不幸去世。

△肉褐鳞环柄菇。图片来源:绿色上海

网友晒出的照片中,一种黄色蘑菇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大多长在花盆里。它叫纯黄白鬼伞,很可能随着营养土的交易而传播,有时土壤里出现的细小黄色颗粒是它的休眠体(菌核),给足水分,就会进一步发育成蘑菇。

纯黄白鬼伞没用质朴的颜色来 " 扮猪吃老虎 ",而是靠 " 蹭花盆 " ——不少人觉得自己照料的花盆不可能有毒,长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有毒,因而上当。不过,相比上述两种毒菌,纯黄白鬼伞的毒性较小,主要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网友晒出的纯黄白鬼伞

不碰最保险

一根管子上插着一颗白色椭圆形的 " 猕猴桃 ",有人这样比喻幼时的毛头鬼伞。在上海,它广泛分布,喜欢草地和肥沃的土壤。

" 老化的毛头鬼伞会展开为钟形,从边缘开始反卷,发黑化水,在此状态前,是美味的食用菌。" 蔡佳铭表示,幼年的毛头鬼伞在市场上有个响亮的名字—— " 鸡腿菇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毛头鬼伞幼时可食用,但不能和酒一起食用,会中毒。

△网友晒出的毛头鬼伞,右边两张的状态已经老化了,不适合食用

记者注意到,一些网友晒出了自己采摘并食用毛头鬼伞的照片、视频,表示自己 " 拼死吃下后安然无恙 "。

对此,绿化市容部门和专家提醒,野生菌类准确分辨的 " 门槛 " 很高,即使是老手也可能误判,市民游客千万不要逞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公园绿地看到任何菌类都不要去触碰、采摘,远观、拍照留念即可,这才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处理方式。

△非专业人士千万要谨慎对待野生菌类,想吃去正规渠道购买,安全放心

有时候,一般情况下无毒的菌类也可能因为生长环境等因素潜藏食用风险。比如长在树木上的菌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所寄生的树木,树木有毒,那么生长过程多多少少会吸收树上的毒素。

如果是生长在香樟木上的菌类,可能吸收香樟木中的烷烃类、酚类、烯类和樟醚等成分,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食用香樟上的木耳也有高风险。图片来源:上海林业

又比如长在路边的菌类,如果所在区域经常接触车辆尾气,菌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富集土壤中的铅、锌等重金属,还可能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环芳烃。一些公园绿地为控制观赏性植物的虫害或清除其周边野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普通市民游客很难辨别自己采摘的菌类是否浸润过这些有害物质。

如果市民游客出现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情况,在送医时,陪护人员最好携带中毒人员食用的野生菌样本,这将大幅提高医护人员锁定 " 元凶 " 的效率,为拯救生命抢出宝贵的时间。

△图片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

来源:东方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上海 老虎 童谣 腹痛 社交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