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这是一首送别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 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李白乘船将要离开,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 : 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 ( 今安徽皖南地区 ) 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 :" 先生好游乎 ?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 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 ? 汪伦道 :" 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 李白乘舟将欲行 ",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忽闻 " 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 " 做诗 " 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 "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一个 " 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 :" 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 !" 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 :"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诗别裁》 )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