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据近期媒体公布的汽车投诉排行榜,问界 M7 在榜位列第二,其在榜单上的显著位置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2024 年 6 月媒体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 10975 宗,涉及 878 款车型。其中问界 M7 的投诉量为 137 起,较 5 月的 79 起显著增加,主要问题集中在新旧款车型迭代纠纷和车身共振问题上。
投诉数据显示,新旧款迭代问题为问界 M7 的主要投诉点。车主们普遍反映,在购买问界 M7 后不久,厂家便推出了配置升级的新款,而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并未明确告知新旧款的差异,导致车主们感到权益受损。车主们的诉求是希望厂家能够对此给予一定的补偿,给出合理的结局方案。
除了新旧款迭代问题,车身共振问题也是问界 M7 的投诉热点。部分车主报告称,在 30-60 公里 / 小时低速行驶中,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会产生明显的低频共振,影响驾乘舒适性。甚至有车主反映,共振问题会导致耳膜不适和头晕等症状的出现。
尽管面临投诉问题,问界 M7 Ultra 的市场表现依旧强劲。5 月 31 日上市的 4 款车型凭借其升级的外观、内饰和 192 线激光雷达,展现了更强的智驾能力,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销量。6 月份的交付量达到了 18493 辆,势头非常猛。问界新 M7 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 11 万,稳居中国新势力车型第一、豪华车型第二。
问界 M7 因新旧款迭代问题和车身共振问题等投诉激增,但其市场表现并未受其显著影响,反而展现出强劲的销售势头。然而,问界作为领军品牌,无法避免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前不久,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将问界 M7 的安全性能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4 年 4 月 26 日,一辆 AITO 问界 M7 Plus 在山西某高速公路上追尾碰撞,导致三人不幸遇难,这场车祸引发公众热议。事故中,车辆的自动紧急制动 ( AEB ) 功能和隐藏式门把手的有效性成为了讨论的焦点。逝者家属指出,尽管车辆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但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避免事故。
对此,AITO 汽车官方回应称,事故发生时车速为 115 公里 / 小时,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未发生自燃。同时,进一步的技术说明中,官方解释称车辆起火原因非电池自燃,而是由于高速追尾碰撞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严重损坏,线束瞬间被切断,高温部件或线束短路火花引燃。事故车辆在碰撞发生前制动系统正常,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由于车速超过工作范围未能成功避免碰撞。
这场事故引起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高度关注,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 AITO 汽车对该事件的态度与回应也将对公众信任和品牌声誉产生重要影响。
近期,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宣布,计划以 25 亿元人民币收购华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问界系列商标和相关外观设计专利这意味着赛力斯将完全拥有问界品牌的知识产权。华为表示,将作为行业赋能者,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上的优势,凭智能化解决方案为赛力斯汽车制造和销售提供支持。
赛力斯收购华为问界商标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决策。在收购问界后,赛力斯需要整合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也将承担起问界相关的公关责任。而相比起拥有更成熟的公关团队和危机管理机制的华为,赛力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赛力斯需要在品牌管理、市场策略和公关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周密规划,以确保收购后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赛力斯能否有效整合资源,又是否能成功运营问界品牌,提升问界的品牌价值,这仍需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AITO 问界 M7 自上市以来便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智能驾驶体验赢得了市场的关注。随着销量的持续攀升,问界 M7 所面临的投诉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众多消费者的反馈中不乏负面评价,有可能对车型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 AITO 问界 M7 而言,即使是市场上的领军品牌,也难免会面临市场表现和消费者诉求的双重考验。虽然其市场表现强劲,但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方面仍需加强。品牌在追求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同时,要不断审视和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透明度和售后服务,应当正视并积极解决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以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平衡和优化的关键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