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 2024-07-14
萝卜快跑,砸了1000万网约车司机的饭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Editor's Note

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刻度 DeepLab Author 吴雨晨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武汉经开区,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一方面,5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 13 家整车厂和 500 家零部件生产厂,被誉为 " 中国车谷 "。一路走来,各种冠以东风前缀的公司门匾映入眼帘,高高竖立在大厦顶端,那是属于合资汽车工业时代的辉煌印章。

另一方面,遍地的萝卜快跑车辆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同于老汉口的窄巷深院,这里地广人稀、道路笔直,对于 Robotaxi 来说是绝佳的练车场所,礼让行人、等红绿灯、加速起步、超车变道,一气呵成。

但空无一人的主驾驶位提醒着你,这是下个时代在叩响门铃了。

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同样体现在网约车行业内。

早在去年这个时候,中国网约车司机的注册总数就已经突破了 1 个亿,每天 2 万人的新增速度让各地都陆续发出了 " 市场饱和 " 的警告。

" 开车的多了,坐车的少了 ",这几乎成为了这一年网约车整个行业的共识。

交通运输部给出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有将近 700 万网约车司机嗷嗷待哺,比 2020 年的近 300 万翻了一倍,而网约车整体的月订单量始终维持在 8 亿上下。

每个网约车司机的日单量,也从 2020 年的 23 单,下滑到现在不足 20 单。

一边是停滞不前的网约车市场,一边则是欣欣向荣的无人驾驶行业。

今年 7 月,萝卜快跑在武汉市单日单车的峰值已经超过了 20 单,追平了网约车司机的单量。并且,萝卜快跑在全国的日均单量已经能达到 1 万单,对比之下,滴滴每天的接单量大概在 3000 万单。

也就是说,萝卜快跑每天前进 1 万单,就有接近 500 位司机面临失业风险。

这当然是个粗浅的计算比喻,但是短视频里叫嚣着 " 司机明年就失业 " 的 AI 音还是吓到了不少司机师傅。

毕竟每天跑 15 个小时已经是大部分网约车司机的生理极限。但对萝卜快跑来说,7X24 小时只是一个简单的运行基础。

同时,萝卜快跑能规避 " 车内有臭味的司机 "、" 态度不好挑客拒载的司机 "、" 夏天不给开空调的司机 "、" 开车疲惫快睡着的司机 "、" 有安全隐患的司机 ",在 i 人遍地、大家都是孤岛的时代,能避免和人发生接触,也是萝卜快跑的一大优势。

最要命的则是价格。

如果回到一年前,你询问武汉当地的朋友萝卜快跑如何,大概率会得到 " 啊?你说苕萝卜啊?谁坐它啊,又慢事又多 " 这样的反馈。

" 苕 " 在武汉话里是笨的意思,作为一个武汉人," 苕 " 是对于一个人或者事物不太聪明的最高评价。

在萝卜快跑进入武汉的初期,面对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会出现反应迟缓,跟不上红绿灯,或者在左转时直接呆在原地的窘境。

尤其是以复杂交通、道路情况差而著名的武汉,经常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司机抢道、超速、别车等情况,这对于萝卜快跑来说属于出了新手村就要打终极 BOSS。

再加上只能在固定点位上车,无法像普通网约车一样送到家门口,所以在刚进入武汉时,并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把它当作日常通勤在使用。

但是低价给了萝卜快跑扩张的空间,由于省去了人工成本,萝卜快跑的打车费用能做到普通网约车的 20% 至 50%,让不少武汉市的乘客梦回 2018 年,重新体验上了打车比公交地铁还便宜的日子。

这也是百度一直以来押宝 Robotaxi 的最重要原因。

作为网约车行业老大的滴滴,即便在抽成上被司机们千夫所指,但直到去年,滴滴才靠着惊人的 1924 亿营业额首度实现净利润 5 亿,净利润已经到了男默女泪的程度。更别提过去 5 年,滴滴一共亏损了 1084 亿。

与之相同的故事发生在同为出行平台的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身上,如祺在 2021-2023 的三年间亏损超过 20 亿,曹操出行则亏损超过 70 亿。

如此大额的亏损背后,是每一个网约车玩家都逃不开的魔咒——经营成本。

网约车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平台,它在本地出行市场的网络性极差,城市和城市之间,司机和司机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连接。滴滴的一位资深研发告诉《刻度》:" 滴滴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县的算法构建都是不同的,中国太特殊了,你得为每个地区量身定制。"

而这些五花八门的叫车派单的算法、拼车的匹配度和成功率、每天的数据调度体量、自行研发的定位系统都是建立在足够量的司机身上的。

即便算法再精准,运营再努力,没有司机,滴滴就没有了最基础的生命线。在网约车市场,司机始终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覆盖率、响应度、用户等待时间的长短……这些重要的指标都是建立在拥有庞大的运力系统下的。

滴滴为此从 2021 年公开了订单抽成明细,并且公布了 2020 年的抽成说明,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 79.1%。剩下 20.9% 中,10.9% 为乘客补贴优惠,6.9% 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 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能把行业老大逼到这样,可见网约车市场的残酷。

尤其是在用户数量和司机数量双双达到天花板之后,出行市场的玩家们已经陷入零和博弈,对方每多一个用户 / 司机,则意味着自己这边就要少一个用户 / 司机,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网约车逐渐成为一个重资产的游戏。

而 Robotaxi,悄然间打开了这个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所有死结。

不需要司机,意味着有 79% 的收入能用来铺设车辆、细化算法、做好客服。也意味着,这个商业闭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到目前为止,萝卜快跑已经在武汉街头有 300 辆车在运营,从早上 6 点一直跑到凌晨 2 点。李彦宏给出的目标是在年底实现盈亏平衡。那时,萝卜快跑只需要 1000 辆运营车就行,2025 年则进入盈利期。

这个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小真是滴滴看了要流泪,美团看了想投河。

毫无疑问,相比滴滴这个巨无霸,萝卜快跑离真正上牌桌,还需要走通 " 安全 "、" 规模 "、" 体验 " 三关:出了事如何负责、如何让萝卜快跑走出武汉、城区智驾如何做到丝滑无感,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更别提出行市场的各位大佬其实也早就布局了 Robotaxi,萝卜快跑扬起了无人出租的东风,最后乘风而上的,一定是在综合效果上做得最好的那个。

就像何小鹏所言:最近两天 Robotaxi 有点火,和好几个 AI/ 出行 /L4 业界朋友交流 robotaxi 的事情,大概的结论是:能力,法规、商业闭环都还没有到,说很快能打平是因为很多账没有算。robotaxi 的能力要求要明显高于 L4,运营法规还有社会等综合问题。

也许两年后,才是真正见分晓的时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网约车 萝卜快跑 武汉 ai 主驾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