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 18 强赛会在西安举办吗?
在中国足协 " 征集预选赛第三阶段主场承办城市的通知 " 之中,长沙、北京、沈阳等城市都已经提交 18 强赛的主场申请,其中西安的呼声特别高,因为 " 超白金球市 " 似乎能够预示好运。
但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我们不关注偶发因素,我们想提示的是:陕西的 " 足球大生意 " 可能正在进入重要的拐点时期。
01
主场回迁成谜:西安期盼及时雨
主场回迁一直是西安的一块心病,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更加复杂了。
2024 年 2 月,陕西联合足球俱乐部正式宣布:2024 赛季中乙联赛主场将分阶段设立在陕西省体育场、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对于陕西球迷而言," 西北狼 " 阔别 " 圣朱雀 "5 年后,终于再次回归。
当然这场长达 5 年的离别事出有因:一是陕西省体育场(圣朱雀)2018 年年底进行十四运会场地改造,西北狼不得不将主场迁移至渭南;二是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是从 2020 年开工建设,2024 年才算基本建成。
两个场地一改一建,再叠加过程中疫情的影响,回归的事便一拖再拖,直至年初的正式通告。
▲图:陕西联合公告
4 月西北狼完成回归圣朱雀的首秀,在 2024 赛季中乙联赛第 3 轮对阵北京理工,最终战至 2-2 平。
不过西安并没有高兴太久,4 月 21 日仅在陕西省体育场举办两场比赛后,陕西联合宣布 2024 赛季主场将移到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并且对受影响的球迷提供退票方案。
目前外界仍不清楚陕西联合重回渭南的具体原因,至于渭南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而复得西北狼 " 主场 ",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红利。
2019 年举办的中甲联赛前 12 轮显示数据显示,渭南市体育中心场均观众人数达 23430 人,高居中甲榜首。余下的则为石家庄(15249 人)、长春亚泰(10279 人),且是前三城市中唯一的三线城市以及非省会城市。
证明火爆的数据非常多。如 2024 年 " 丝绸之路 " 中国足协渭南国际足球邀请赛最后一轮,央视频全程直播,比赛视频一度冲上百度热搜第二。如 2023 年 9 月 3 日,2023 年中冠联赛总决赛阶段第一轮比赛在渭南体育场打响,球迷人数刷新了中冠联赛单场观众最高纪录。
主流媒体也抓住了 "0913 大球场,全国独一无二 " 的新闻点,《渭南日报》报道称:渭南一直 " 以赛谋城、以赛兴城 ",努力打通从 " 竞技 " 到 " 经济 " 的逻辑联系,2023 年全市人均体育消费额 1855.84 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 85.72 亿元。
主场经济具备充分的延展性。公开信息显示,以 36 强赛国足 3 个主场为例,每场比赛光票房收入都能达到 1000 万元以上。更有例证显示,青岛海牛俱乐部预计在 2024 年可为当地城阳区拉动消费 4 亿元左右。
面对这些场景,我们的感慨是:在俱乐部宣布 " 跳票 " 的背景下,陕西足球最大的底气依然还在,那就是市场的海量球迷,而随着西安场地完成 " 一改一建 ",2024 年的 " 短暂回归 " 或许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02
股权易主:激活新主体
接下来聊聊陕西联合球队本身,他们迎来了更深刻的变革。因为在 2023 年 5 月,会员制第一例落地陕西联合,并由此成为中国首个非营利会员制足球俱乐部。
会员制足球俱乐部的概念,资深球迷来说应当不陌生,这在欧洲足球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模式。而陕西联合在成立一年的过程中,作为国内会员制俱乐部的探索者,具备明显的阶段区分。
一阶段纯粹的会员制俱乐部。
创立初期陕西联合的形态与老牌的皇马、巴塞罗那这些俱乐部并无二致,例如球队归属权属于全体会员;会员可以参与俱乐部的决策;会员不参与球队的分红等。
不过某些细节上双方还是有所差异,就以会员享受的权益上说,欧洲俱乐部的会员理论上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之后可以通过投票参与到俱乐部的治理中。而陕西联合则是通过名额、资金的方式对于参与治理设置门槛,普通会员是没有参与共治的权利。
▲图:会员制俱乐部对比
另外在共治权的范围中,欧洲俱乐部通过选举产生 1000-2000 人的代表委员会,可以参与到俱乐部的重大决策中去,例如:球队的下赛季预算方案、俱乐部主席的选举等。
陕西联合则对会员权利有所限制,联合会员、参议会员仅有对俱乐部部分事宜(除俱乐部运营事项外)的决策权,例如俱乐部注册地、名称、标识、队衣主色等内容。
即会员并不会影响到职业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专业的事务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 俱乐部负责人如是说。
二阶段 " 会员制 " 和 " 股份制 " 的运作模式,变化始于去年陕西联合和秦英体育的合作。
2023 年 9 月秦英体育与陕西联合正式签约,秦英体育将增资 1000 万并获得陕西长安联合足球俱乐部 65% 股权,余下的 35% 则会员制下的球迷组织(目前由张威代持)持股。
陕西联合从外部引入投资方有很现实的原因:资金短缺。
根据其公布的年报显示 2023 年陕西联合总收入为 1100 万元,但总支出则达到 1638 万元,算下来全年净亏损 539 万元。
另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陕西联合的会员费收入仅有 705 万,占总支出的 43%,说明单纯依靠会员 " 为信仰充值 " 不能支撑起球队的运营,引入投资人成为必选项。
▲图:陕西联合同秦英签约
投资人引入后,陕西联合成立董事会,秦英体育的 1000 万换来 5 个董事会席位(共 9 席),球迷组织占据余下 4 席。虽然球迷的话语权被削弱,但也保留了对俱乐部日常经营外的核心关键事项(如章程修订)的一票否决权,可以说陕西球迷仍然是长安联合的主人。
另外协议中还约定在俱乐部拿到投资的 5 年内或者获得中超联赛冠军之前,秦英体育将补齐俱乐部运营资金缺口,这部分资金不会稀释球迷组织的股权,其间也不会获得任何形式的股东分红。
得到资本加持的陕西联合有了更多底气,董事长黄盛华在采访中表示 2024 年预计投入 3000 万用于俱乐运营,较 2023 年支出接近翻倍。
03
足球大省:商业化道路新机遇
最后聊聊关于足球商业化的问题,金融棒棒糖看来这是一个相当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但陕西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一是政策支持层面:陕西近期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引导推动各级各地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发挥赛事活动的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
具体到西安,我们注意去年的《西安市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 — 2025 年)》,其中明确提及将全面推动西安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建设全国足球改革发展示范城市。
▲图:汉长安城内的足球场
二是多元化力量的参与:足球行业除去秦英体育这样的民间资本活跃外,国资巨头已经出现——陕西体育产业集团。
该集团成立于 2011,注册资本 5 亿元,是全国首家省级体育产业集团,但在运营仅三年后便陷入困境。后在 2019 年同陕旅集团完成重组,如今是旗下重要的二级子公司。(详见《》)
重组后的陕体集团最知名的事莫过于 2023 年同两家企业操盘了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足球赛 ",并取得相当傲人的成果。据统计该项比赛的门票收入便超过亿元,官方赞助商达到 23 家,共 51380 位球迷入场观看。
外界推测主办方赚了 5000 万人民币左右。如此巨大的赚钱效应,一方面印证陕体集团的能力,一方面则是体现出大型赛事的吸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足球赛 " 后的 11 月,陕旅集团又主导在陕西本土落地国际足球邀请赛—— " 咸阳杯 · 美洲队中国行 ",现场共有 2.6 万余名球迷参与,赛事整体取得不错的反响。
行文至此,我们不太想关注 " 国足 18 强赛 " 的主场争夺,因为这只是一个偶然因素。
通过前文的梳理,我们想确认三大因素:分别是 " 陕西球迷的底子还在 "、" 核心球队探索新机制 "、" 国资力量多角度介入 ",三大因素从 2023 年延续至今,已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无论是 "0913 大球场 " 还是 " 为信仰充值 ",我们都期待体育经济能够成为刺激内需的一抹亮色。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