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制造业在走下坡路!" 最近财经圈子里正在疯狂议论。
经济下滑,企业降薪裁员倒闭,房价打骨折,一系列重拳打得上海打工人一脸发蒙。
毕业生找工作难给钱就干,老员工的座椅也在瑟瑟发抖。高消费低收入已经很难维持个人摇摇欲坠的小金库了。
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优等生,上海却在 2024 年表现一般。
01#
上海不容乐观,经济跌落神坛
2024 前 5 月,大概是上海最失落的时刻。
上海消费品销售额出现负增长,下滑 0.7 个百分点。
深圳首次在 " 出口 + 进口 " 方面超越上海,上海丢失外贸总冠军头衔。
还有许多制造企业不是缩减规模,就是搬到其他城市。
现在大家似乎有一种感觉,上海好像没以前繁华了?曾经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很难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百货商铺大规模迎来关门潮,前些天伊势丹百货关闭引起一波轰动。
最近四大一线城市相继公布 2024 年社平工资,但众人迟迟没有等到上海的披露 ……
制造业衰落,楼市式微,商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这像极了多米诺骨牌,当第一张牌倒下,必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同时让人开始怀疑,上海的经济开始由兴盛走向衰败了吗?
02#
水逆的上海还在极力重拾昔日辉煌
有人说,上海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上海,以前在这里可以寻找到更多机会,现在是普通人不建议来上海找工作。
曾经加班严重的公司,正面临批量裁员,盛行不加班文化,甚至有园区晚上七点已是人去楼空。
今年上海确实有好几家大厂暴雷,星巴克咖啡馆、各大图书馆里坐满了假装上班的人。
以前如春笋般涌现的工业园区,如今大多空荡荡。
2024 年 1-5 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5338.97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0.7%。
工业大头钢铁、有色金属、通讯设备、计算机等电子制造业全部负增长,就连上海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业同样降幅 7.5%。
这不仅让很多工人面临失业风险,也让整个城市经济增速放缓。
身处其间,我们很明显感受到,象征着城市经济晴雨表的写字楼空置率越来越高了。
当下上海写字楼大量空置,空置率创出 10 多年的新高,而租金价格创出 10 多年新低。
根据市场主流机构的数据,去年年底上海写字楼的空置率为 21.8%,比上年上涨超过 5 个百分点。
2023 年前三季度 上海办公楼租金和空置率排名
城市里曾经最顶级的写字楼,在大量办公区域关门之后,也不复往日的繁华和气派。
写字楼市场为何出现断崖式下跌?主要原因还是需求疲软。由于很多企业盈利不佳,需要降本增效来抵御严冬风暴。
比起大规模裁员所面对各种社会压力,缩减办公开支则是相对最容易的选择。
加上最近几年外资开始缩减投资,间接导致写字楼市场失去部分重要客户。
根据欧盟中国商会的数据,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和德国人在疫情危机离开了上海后,大多数人再未返回。
全球资管巨头先锋集团,去年就彻底停止了中国业务,11 月份彻底关闭了在上海的办公室。
不过,上海并非没有希望。逆水行舟的上海,明显比以往更为主动。
上海频频主动、高调招商,特别是放下身段,反向前往成渝、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积极扩容上海大都市圈。" 投资上海 · 全球行 " 系列活动,让外界看到上海 " 从坐商到全球行商 " 的转变。
今天的上海仍试图恢复其全球吸引力,上海的发展轨迹,正在经历新一轮嬗变。
03#
上海制造业的 " 第二增长曲线 " 蓄势待发
城市的大小,不是看它有多大面积、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它具有多少功能决定的。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还曾长期霸占中国第一工业城市名号,名副其实的 " 制造之都 "。
虽然从数据上看,去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出现 0.2% 的负增长,连续两年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潜伏的上海在等待机会重振雄风。
要知道,上海制造业走在中国最前列,产业链也最完善。
就如大家最关心的半导体制造业,国产龙头基本都集中在上海。中国半导体前十大制造商,上海占据 4 家。
像下游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名列第一,华虹集团名列第二,华润微电子位列第五、积塔半导体位列第九。
在汽车制造领域,上汽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出海最成功的国有汽车集团。
在发电装备研发和制造方面,上海电气是中国最低调的超级巨无霸。
随着国产大飞机 C919 的横空出世,上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既能造大飞机,又能造汽车、轮船、火箭的城市。
既有固有优势产业,也有新潮的未来产业;既有硬科技,也有软科技。上海制造业的门类非常齐全,并且 " 能打 " 的重点产业很多,把上海捧上中国纳税大户第一宝座。
每年上海向中央财政税上贡皆是数一数二的位置,人均上缴税额更是一马当先。
在新一轮的角逐中,上海正在摒弃老旧的传统制造,更聚焦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制造。
五大新城作为上海 " 十四五 " 直到 2035 年的重点。从规划布局看,这五大新城的经济功能是综合、多样和有前瞻性的,但带动性大、支撑性强的,还得是撩拨公众神经的制造业。
五大新城自建设以来,承载着托举上海走向全球城市的历史使命。
不管是人口规划还是产业布局,都是在同一市域之内由决策层统一规划,如同环绕上海中心城区的五个次级卫星城。
这既是为了疏通大城市带来的发展通病,也是为了实现各区均衡发展。
7 月 10 日,官方正式发布《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五大新城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如今的上海,既是一个面对未来、突破天花板的上海,也是一个从历史中沉淀出来,承继辉煌的上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