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的首站之地,宜昌正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 的重大意义。而在长江源头的青海三江源地区,则担负着保护三江源,守护 " 中华水塔 ",确保 " 一江清水向东流 " 这一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历史责任。
扬帆计划 2024 湖北乡村教师生态教育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选择在宜昌启动,意义深刻。从长江中游的湖北宜昌到长江发源地青海三江源,本项目串联青鄂两省,探寻 " 长江和她的源头 ",以乡村教师培训为平台,播撒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种子。
深耕乡村教师培训 生态主题扬帆启航
2021 年 4 月,在保时捷中国的支持下,扬帆计划启动了针对湖北地区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截至目前,湖北地区累计 221 名乡村教师直接受益。
2024 年,这一项目进行优化升级,立足 " 长江大保护 " 国家战略,聚焦生态文明教育,聚集公益行业资源,发动多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旨在共同探索推进乡村生态教育的创新之路。
此次培训项目共招募和遴选了来自湖北省各地初中、小学乡村教师共计 100 人,第一阶段聚集宜昌进行两期主题培训和参访,第二阶段选拔出 20 名优秀教师,赴长江源头所在地和自然教育大省青海,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学校等场所的实地参访和培训。培训项目还将特别邀请来自湖北、青海等地的知名生态环保领域专家、教授作主题分享,并在后期开展线上交流互动,指导参训教师在本校开展实践,让生态文明教育的种子在广大乡村学校生根发芽。
7 月 19 日,项目启动仪式在宜昌举行。民建湖北省委秘书长姚从升,中共宜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丁晓艳,宜昌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曹丰,民建宜昌市委专职副主委徐姗,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 · 新浪扬帆公益基金项目总监段显丹,阿拉善 SEE 长江项目中心副主席王大林、阿拉善 SEE 三江源项目中心主席刘亚卓、阿拉善 SEE 三江源项目中心秘书长、湖北慈善思源爱心基金主任刘刚剑等嘉宾与参训乡村教师共 60 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仪式开场,宜昌市委统战部和宜昌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发表致辞,表示作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抓好长江大保护,对宜昌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他们称赞本项目 " 站位高远、意义重大 ",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宜昌也将全力支持本次活动,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阿拉善 SEE 长江项目中心副主席王大林代表项目承办方发言,他表示在宜昌开展的长江旗舰物种保护、生态教育等多项工作,都是对长江母亲河深情的守护。乡村教师生态文明教育培训项目,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是对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积极响应和实践行动的深化。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地理教师曾庆善代表培训讲师发言,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科学习的核心要义。体现在本次培训课程体系上,从三尺讲台到广阔自然,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学科融合,将生态文明教育这一人生必修课植入每一个人心间,深入生活、学习的每一天。
最后,民建湖北省委秘书长姚从升站在长江大保护的历史责任和时代高度,表达了民建湖北省委牢记嘱托、扛责在肩、感恩奋进,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的决心。携手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开展这一培训项目,是民建湖北省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绘就发展与保护相融的 " 荆 " 彩画卷的有力探索。
项目方和合作机构代表在启动仪式上,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始,携手前行,齐心共创湖北乡村生态教育的新篇章。
多维度培训体系 多种形式激情互动
7 月 21 日,项目第一阶段首期培训在宜昌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圆满结束。50 名参训乡村教师,经过三天的培训和参访,通过系统学习国内外生态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实地参访生态教育基地、互动式小组学习和工作坊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和提升了他们的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能力,还学习如何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为后期在乡村学校开展生态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破冰分组环节,教师们就展现出他们对乡村生态教育的热情和学习 " 新技能 " 的渴求。以绿水青山为主题的小组 slogan,江豚代表的 logo 设计,激情满满的脱口秀,让大家对接下来的培训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三天培训,形式多样,内容翔实,兼顾创新理念和务实态度,实现了从国际前沿理论到本地实践,从乡村共建到校园课堂的融合和跨界。本次培训邀请了湖北经济学院、乐跋教育、拾野共学等高校和生态教育行业资深嘉宾进行培训,还邀请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宜昌市二十五中、远安县生态教育工作室等中小学和相关单位分享在地实践案例。
作为开场培训讲师,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教授潘淑兰将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实践案例进行融合,深入讲解了生态教育的发展历程、目标和核心内涵,并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和复制的课程体系、评估方式等操作实务。
培训课程设置既有科学理论指导,也有案例和模板供参考,让老师们学得认真,思考得深入,收获得很真切。" 培训手册中的笔记纸完全不够用,我一节课的笔记就写完了。" 参训老师激情满满,收获颇丰。
" 我是第一次看到活的中华鲟,也是第一次理解保护它对于生态是何等的重要;保护它的明天,就是保护长江和人类的明天。" 在参访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大家通过听讲解和实地感受,从长江旗舰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角度,深刻理解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生态教育的核心内涵。
最后一天的工作坊,是老师们生态教育项目设计的重要体验和培训成果的重要检验。老师们分为六组,各小组中老师们也是各司其职,各显神通。语文老师给项目写出七律诗,美术老师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海报,化学老师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实验环节,生物老师干脆把校园变成了 " 乡村生态大农场 "…… 一个个美好创意,一条条行动举措,都在大白纸和 PPT 上凝聚成智慧的蓝图。
培训结束返程后,微信群里消息不断,成果材料收集页面后台更是精彩纷呈。琳琅满目的培训笔记、科学务实的项目方案、感人至深的反思和感悟,一条条都发自肺腑,发人深省。这一次老师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就像小学生一样比赛," 卷 " 得创意缤纷。既是为了通过分享积攒积分,通过青海进阶培训选拔,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地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来自长阳县的胡老师,从小在长江的重要支流清江河畔长大,他在群里发了一篇名为 " ‘人定胜天’的辩证思考 "
的培训感想,从与 " 江猪子 " 相关的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动情而深刻地分享了他在童年时期、教师经历和未来关于生态保护 " 破 " 与 " 立 " 的思考。胡老师的美文和深意,引得大家纷纷点赞,当即有许多老师纷纷表示要推荐其他老师参加将于 8 月份举行的第二期培训。
传道受业,至感至念。对于参训教师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生态教育知识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的全面升级。作为乡村孩子们观看世界的窗口,老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实践自然教育课程,引导他们体验自然之美,感受生态之脆弱;培养孩子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青少年而不懈努力。
期待更多热情的老师能在八月第二期的培训现场相见,更期待优秀的 " 种子选手 " 能到长江的源头,到长江源头去看见更鲜活的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的笔墨书写在长江大保护的伟大蓝图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