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07-24
全本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在上海首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千里江山图挥就,英雄无名带笑看。改编自作家孙甘露同名小说的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近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完成上下集全本首演。传统的 " 说噱弹唱演 " 等十八般武艺悉数用上,在琵琶三弦声中,将一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隐蔽战线的故事娓娓道来。

两晚演绎 25 万字小说

《千里江山图》讲述 1932 年中国共产党上海秘密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决定重建绝密交通线,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小说问世不久,上海评弹团即开始酝酿排演全本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上集笔墨浓缩在陈千里、易君年、凌汶三个角色身上,聚焦陈千里临危受命奔赴上海,在特务筑起的铜墙铁壁中智取金条、甄别真假 " 西施 " 的传奇故事;下集围绕 " 如何救出浩瀚 ",讲述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斗智斗勇。

"《千里江山图》上集比之前演出时缩减 15 分钟,和下集一样均为 150 分钟左右。去年 11 月《千里江山图》上集在天蟾逸夫舞台成功上演后,剧组主创趁热打铁,一边对上集的烧脑剧情进行‘瘦身’,一边为下集的抒情戏份作铺垫。" 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介绍,《千里江山图》上集重在铺陈情节,下集则在 " 情 " 上做文章。下集在延续上集 " 沉浸式 " 空间营造的基础上,在舞台调度上引入现代剧场手段,运用 " 敌我双时空 "" 回忆时空 " 等手法,在加强戏剧张力的同时,让小说在舞台上呈现得别致、精致,也让观众感受到 " 红色特工 " 完成任务之艰险与不易。高博文表示,小说《千里江山图》为评弹提供了扎实基础,也树立了品牌," 评弹有讲有唱有演,犹如积木可以拆零、整合,是文艺党课的最好素材,可以进剧场,也可以下社区。北京等全国各地的演出商已纷纷抛出橄榄枝 "。

对于这样一部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 25 万字小说,如何用两个晚上的评弹演绎,对剧组演员来说挑战巨大。经过近一年努力,从剧本改编到导演、主演的二度创作都有了新突破。编剧张裕删繁就简,使情节集中、环环相扣。导演王昕轶则在传承中创新,尊重评弹的艺术特质并加以放大。上海评弹团最强演员阵容汇聚《千里江山图》,上集集结高博文、吴新伯、姜啸博、黄海华、周慧、陆锦花、陆嘉玮、王承、吴静慧等知名演员阵容,下集还有朱琳、俞圣琦、侯骁晟、姚依依、杜辰宗等新演员加盟。

唱流派更要塑造角色

在《千里江山图》下集的创作动员会上,高博文对剧组演员提出要求:" 不只唱流派,更要塑造角色,让观众听得过瘾、看得感动。" 为此,这次创作中特别引入专业唱腔设计,在封闭排练期间,演员们打破门户之见,除运用蒋调、张调、杨调、薛调、俞调、陈调等多种传统流派外,还吸收了翔调、尤调和邢晏芝、赵丽芳等多位当代名家的唱腔唱法,为表达人物内心、抒发情感、升华思想推波助澜。

评弹从书台走向舞台,除了强化舞美视觉、人物演绎与唱腔,导演王昕轶要求演员更有 " 精密度 "," 以前评弹有过场戏,现在的评弹像电影,演员全程不能松懈。同一个演员,传统评弹一场两段唱,到了《千里江山图》,两晚两场有十段唱,为了避免雷同的唱腔让观众审美疲劳,必须越发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表达。"

" 凭慧眼,识别人与鬼,具肝胆,热血洒尽心也甘 ……" 伴随由赵开生作曲、陶莺芸演唱的主题曲,天蟾逸夫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映衬着 " 千里江山 " 四块木制屏风以及投射斑驳陆离影像的大屏,暗喻 90 年前革命先辈躬身入局打破黑暗。评弹《千里江山图》在表演样式上也有所创新。不同于以往评弹演出中一个演员往往要 " 起 " 多个角色,这次演员的角色相对固定,而且灯光与上场的走位也更接近戏剧作品,让原本比较平面的评弹舞台变得更立体。在听觉上,立体声效的氛围感拉满,让老听客们有不一样的听书体验。

" 总结上部经验,完善下部舞美视觉,务求拉开大幕,能把观众的心一下揪住。" 王昕轶表示,《千里江山图》多种流派的弹词演唱韵味浓郁,讲述人、戏中戏、闪回等戏剧甚至影视元素的运用,以及背景、灯光的氛围营造,又为观众带来了具有时代感的丰富视听体验。多媒体投影把观众拉回上世纪 30 年代的情境,营造谍战戏的氛围感,也使整个演出 " 密度 " 大大增加。正如《千里江山图》讲述人吴新伯所说:"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凝视这一幅幅恢宏的江山图画,用各种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而这一切正是对这些曾付出过鲜血乃至生命的先辈英烈们最好的纪念和致敬。"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上海 高博 导演 党中央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