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4-07-24
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安徽:皖江绿色发展浪花绽潮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长江自江西入安徽,经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市,在江淮大地蜿蜒 416 公里,素有 " 八百里皖江 " 之称。悠悠长江水,不仅养育了江淮儿女,还见证着安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叠加下的华丽蝶变。

近年来,安徽省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 " 一号工程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依法治江,突出抓好长江治污、治岸、治渔三件大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4 年 1-5 月,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持续稳定为Ⅱ类水平。如今,"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 的美丽画卷正在长江安徽段徐徐展开。

图为安徽马鞍山滨江风光(马鞍山宣传部供图)

综合整治护碧水,鱼翔浅底入画来

盛夏时节,站在长江之畔的薛家洼观江平台上远眺,悠悠江水尽收眼底,岸边树木葱茏、绿草茵茵,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钢厂、化工厂、码头等的聚集地。

图为安徽马鞍山薛家洼公园(马鞍山宣传部供图)

"5 年前的这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仅路不好走,空气污染还严重。" 退捕渔民陈兰香说道。

薛家洼地处马鞍山花山区、雨山区两个行政区的交界,曾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散地,水体污染严重。在这片 986 亩的区域里,曾有散乱污企业 7 家、非法码头 3 处、固废堆场 1 处,生态问题突出。

从昔日 " 脏乱差到如今 " 美如画 ",薛家洼生态蝶变的背后,是马鞍山 " 铁腕治江 " 的决心。2019 年,马鞍山市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经过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非法码头、修复岸堤、植树复绿、清理固废等一系列整治,薛家洼成了生态园。

图为安徽马鞍山薛家洼公园(马鞍山宣传部供图)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排各类财政资金 9.64 亿元,重点用于提升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利用岸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马鞍山市财政局相关人员介绍,如今,长江马鞍山段的鱼类规模、资源密度分别是禁渔前的 1.5 倍和 2 倍。

鱼类规模的增加预示着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今年 4 月,马鞍山市长江支流运粮河一泵站过滤池内发现一条野生中华鲟,这是自 2020 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该流域首次发现野生中华鲟的身影。

在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附近水域,数十头有 " 微笑天使 " 之称的江豚在水中觅食嬉戏。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 " 晴雨表 ",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的数量一度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通过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等工程实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安庆市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江豚逐年增多,并呈现多种群、多头数的汇聚。

图为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戏水(安庆宣传部供图)

"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江豚数量约为 180 至 200 头,为长江江豚种群密度最高的江段。" 安庆市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 年 1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包括安庆、池州长江江段和皖河部分水域,主要保护对象为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如今,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 152 种,维管植物 405 种;浮游动物 77 种,底栖动物 11 种,脊椎动物 325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6 种,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 29 种。

开辟绿色新赛道," 首位产业 " 正腾飞

一边是保护、一边是发展。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安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 月 7 日,2024 首届 " 以竹代塑 " 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安徽池州开幕。" 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产业。" 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尹刚强在大会上介绍," 以竹代塑 " 作为竹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新智慧。

图为池州竹林(池州宣传部供图)

池州现有竹林面积近 60 万亩,连片竹资源培育基地 11 个,全市毛竹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达 24 个,竹资源十分丰富。

图为池州竹林(池州宣传部供图)

" 公司现有 150 台竹吸管生产设备,预计到 2030 年,竹吸管产量可达 300 亿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00 万吨。" 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震介绍,公司历时 4 年,成功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批量生产的竹吸管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年底,鸿叶集团还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向世界分享 " 以竹代塑 " 中国经验。

图为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吸管

图为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竹吸管生产设备

目前,安徽鸿叶集团年加工竹材达 10 万吨,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竹吸管三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投资 15 亿元筹建 240 亩以竹吸管为主的竹制循环产业园,汇集以研发和生产各类 " 以竹代塑 " 新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 40 亿元。

"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新时代的安徽,始终坚持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绿色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安徽的首位产业。2023 年安徽汽车产量 249.1 万辆,同比增长 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86.8 万辆,汽车出口 114.7 万辆。2024 年 1-4 月,全省汽车产量 92.9 万辆,占全国 10.3%;新能源汽车产量 33.1 万辆,占全国 11.1%。同时,集聚 7 家整车企业,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初步形成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未来,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将势如破竹,带动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向万亿元迈进。

长江淮河互 " 牵手 ",通江达海奔未来

连接长江,走向大海。如今,安徽长江地区汇聚了全省 70% 的新兴产业基地、80% 的高新技术企业、90% 的上市公司,成为安徽发展水平最高、创新活力最强、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而这背后,长江淮河的 " 牵手 " 功不可没。

图为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 (余康生 / 摄)

安徽河网密布,坐拥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但一江一河遥遥相望,南北割裂,无法联通。2023 年,长江 " 牵手 " 淮河,江淮运河通航,在安徽境内实现淮河、长江两大流域航运联通,新辟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安徽水运大通道。

作为新中国建成的最大运河,江淮运河是全国规划 " 四纵四横 " 高等级航道之 " 纵二 " 组成部分,是长江、淮河以及黄河三大流域经济要素流通的关键通道。江淮运河重构了安徽省内河航运格局,形成安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 " 一纵两横 " 的高等级主航道,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

水运兴,则产业兴,近年来,安徽加快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航线布局加密优化,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安徽港航集团共开行航线 64 条,每周开行 257 航次,航线数量居内河港口首位,到达港口下游至上海、连云港、太仓、南通,上游到宜宾、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周口、淮滨等,通过上海港中转至国内沿海和全球主要港口。全省主要集装箱港口至上海航线,运输时间减少一半、运输效率提升一倍,从以前的 " 货等船 " 变为了现在的 " 船等货 "。

图为安庆港长江黄金水道(安庆宣传部供图)

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一直不断在加快。如今,安徽 " 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 " 内河航道主骨架即将形成,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蚌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和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等 " 两枢纽一中心 " 港口体系全新升级,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 2023 年底,安徽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 5811 公里,四级及以上干线航道共 2202 公里,干线航道覆盖全省 70 个县(区),县级区域通达率达 67%。

图为安庆港长江黄金水道(安庆宣传部供图)

面向未来,安徽省将牢固树立 " 向海而兴、借船出海 " 的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安徽省 " 拥江达海 " 水运优势,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水运体系,加快从内河水运大省向内河水运强省转变。

长江,生生不息,长流常青。新征程上,安徽正托举着美丽的中国梦奔向远方。

来源:极目客户端

相关标签

安徽 马鞍山 长江经济带 江淮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