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安顺市,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在这里汇集交融,造就了独具黔中山地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绿水青山之间,形态各异、风情各具的传统村落如繁星点点,散发着原汁原味的宁静与纯粹,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多民族和谐共生与岁月悠长的故事。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安顺市大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通过留住乡貌、留下乡音、记下村史等方式,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社会与经济多重价值,既守护了文化的 " 根 ",又张开了发展的 " 翼 "。
△安顺云峰屯堡地戏演出。新华网发(张争鸣 摄)
留住乡村 " 颜值 " 让家乡看得见
石瓦、石墙、石巷、石井、石板路 …… 走进青山环抱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仿佛置身于隐秘的 " 石头王国 ",每一步都踏在了光阴的痕迹上。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完整地保存了石干栏式布依传统民居风貌。
△航拍贵州镇宁县的高荡村。新华网 卢志佳 摄
" 我家的房子是明朝时建的,现在还在住人嘞!"87 岁的村民王四坐在古树下自豪地对游客说。
为了留住传统村落 " 颜值 ",安顺市采用 " 一类型一档案 " 的方式,为屯堡、布依族、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立测绘档案,精确采集并记录其尺寸、空间位置、纹理等信息,目前已完成 52 类传统村落民居户型测绘档案组建工作,并编制了《安顺市农村建房通用图集》。
△鸟瞰镇宁县高荡村古村落。新华网发(杨舰 摄)
同时,将当地古建筑的石材元素、合院式庭院住宅、江南风韵的雕刻装饰等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为全市 67 个 " 中国传统村落 " 引入驻村指导规划设计师,指导村民建设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
距离黄果树瀑布仅 5 公里的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也是一个布依族古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寨石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成为许多游客向往的 " 打卡点 "。
坐落于半山上的精品民宿 " 匠庐 · 村晓 ",保留了石头寨原始的风貌和房屋外观,仅在石屋内部进行改造。独特的 " 乡间美学 " 使其迅速登上全国各大民宿评选榜单,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副镇长赵实虎介绍,政府除了引进民宿企业,也鼓励村民将自家的房屋改造为民宿。" 我们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指导,力求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让其得到‘活态’的传承。"
留下 " 乡音 "" 乡色 " 让家乡听得见、摸得着
" 戴上面具,我就是英雄。我要把扮演的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装进自己的大脑。" 郑汝红说,他是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古镇屯堡地戏传承人,跳地戏已 30 多年。
安顺地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屯堡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明代,主要呈现百年忠魂的故事,如堂子戏《岳飞转》《杨家将》、小段子《陆文龙双枪占武将》《八锤打闹朱仙寨》等。
一个村落一堂戏。为守护 " 乡音 ",安顺市梳理了散落在各村落的 400 多堂地方戏曲,包括安顺地戏、西路花灯等,记录其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地区、人才及创作状况等,建成准确、完整、规范的地方戏档案体系。
△石头寨群众制作蜡画。新华网发(刘智涵 摄)
安顺市还以民族节日、戏曲展等为载体,通过现场演绎、视频短片记录、留存影像资料等方式,打造传统村落文艺 " 品牌 ",成功申报了《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勒尤》《苗族阿玛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46 个,逐步将文艺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除了 " 乡音 ",安顺市也着力留下多彩的 " 乡色 ",大力扶持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其与旅游结合,既助民增收,也提升文化自信。
在石头寨 " 六月六布依蜡染坊 ","90 后 " 蜡染传承人伍德华指导游客用蜡刀作画,体验蜡染文化。他是当地第一位男性传承人,自幼受母亲熏陶,返乡创业后,致力于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蜡染作品,并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在政府扶持下,他为当地村民开展蜡染技艺培训,带动村民增收,推动蜡染文化进校园。" 我想把家乡的蜡染技艺打造成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 伍德华说。
留住 " 乡愁 " 涵养 " 乡风 " 为乡村振兴 " 铸魂 "
安顺市另一个知名 5A 级景区 " 龙宫 " 脚下,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桃子村,先后被评为 "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全国文明村寨 "。
走进精致小巧的村史馆,墙上的展板清晰记录着村庄的历史:" 桃子村,原名桃子凹,早年因村里山洼遍布桃树而得名桃子。民国时期,村前有一大片地时常积水变为洼地,被称之为龙凹口。桃子与龙凹口结合,因而得名桃子凹 ……"
近年来,依托紧邻的龙宫景区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桃子村搞起了乡村康养旅游。村支两委组织撰写了村史,建起了村史馆,全天 24 小时免费开放,供村民和游客参观。
" 让游客更了解我们的家乡,也让村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 桃子村村支书张智说。
△桃子村。新华网发(受访对象提供)
2022 年,桃子村成立村委全资公司,与龙宫景区开启 " 景村合作 ",向桃子村及周边村寨招募乡村讲解员,目前已有 72 名村民入职。
安顺旅游集团派驻村第一书记李石文还专门为桃子村撰写了讲解词,介绍村庄的发展历程、秀丽风景和特色美食。" 希望帮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也帮村民建立文化自信。" 李石文说。
为 " 乡愁 " 建档,垒记忆堤坝。近年来,安顺市先后编纂了旧州镇、天龙镇、轿子山镇等 20 个乡镇志,启动了《安顺市名乡镇揽胜》《安顺市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挖掘整理各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此基础上,安顺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山地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有机衔接,转化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业态。
建档纂志留住了乡愁文化,留住了人们的美好记忆,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坚定了当地群众的乡土文化自信,更为乡村振兴固了根基、聚了人心。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