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陕西再布局。
7 月中旬,经开区同海吉亚医疗集团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约 20 亿元人民币,建设长安医院扩建项目。本次投资的前置信息是,2023 年 7 月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体——海吉亚医疗(6078)决定 16.6 亿元收购长安医院。(详见:《》)。
我们检索发现,这是该上市公司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01
20 亿加注:再造 " 长安 "
20 亿项目的规划如何?
签约信息显示,长安医院的扩建项目包括门诊综合楼、住院楼、联合会诊楼等,总建筑面积达到 18.8 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床位约 1000 张,预计总床位达 2000 张,并将引进系列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进一步带动区域民生服务、医疗产业促进提升。
作为对比,我们注意到长安医院现有的床位总共 1100 张,建筑面积 8.6 万平方米,意味着此次扩散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长安医院。
▲图:海吉亚近年对外投资项目明细
上图信息亦显示,在海吉亚的体系之中,长安医院同重庆海吉亚投资规模并列第一,余下则为无锡、得州、常熟等地的下属医院。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笔投资也是海吉亚在西北地区的首单。对此,海吉亚医疗在早期的公告中提及:收购事项将进一步扩展本集团的医疗服务网络,为本集团在中国西北地区进一步扩张并建立三级诊疗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此事重要性的印证,我们注意到西安叶牛平市长以及海吉亚医疗集团联合创始人季海容均出席了现场的签约仪式。
之所以如此加注,很大原因是收购后的长安医院表现不错。
年报数据显示,2023 年 9 月完成收购后至 12 月底,长安医院四个月营收达到 2.77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 28.9%;净利润为 3463 万元,占到全年利润的 43%。
同时作为收购主体的海吉亚医疗也迎来了业绩的五连增。
2019-2023 年录得营收分别为 10.87、14.03、23.18、32.06、40.78 亿元,同比增幅 41.76%、29.08%、65.29%、38.3%、27.17%;更为瞩目的是其净利润表现,2019 年扣非净利润仅为 0.37 亿元,2023 年便增至 6.29 亿元,增幅达 1600%,年均增幅达 200%。
▲图:海吉亚营收净利润增速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海吉亚在医院领域的快速扩张。
继 2023 年再次完成对于三家医院的并购后,海吉亚医院板块收入从 2019 年的 9 亿增至 2023 年的 39 亿元,5 年内规模扩张 3 倍,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 2019 年的 87%,提升至 2023 年的 94.7%。随之增长的还有 2019 年时海吉亚的员工人数仅有 2595 人,2023 年增长至 8238 人,增幅达 217%。
02
人口翻倍:经开呼唤三甲
经开是否需要再造一个长安医院?
我们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需求端口,主要关注区域人口的数量。
单就经开区来看,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2.05 万人,至 2020 年普查后人数增至 55.04 万人,10 年期间累计增幅 149.61%,年均增幅 9.6%。高于 10 年间西安整体的人口增速的 52.97% 以及 4.34% 的年平均增速。
以未央区来看,其 2010 年的人口数量仅为 80.68 万人,2023 年增至 162.6 万,累计增幅达 101.5%,年平均增幅为 5.5%。
▲图: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二是供给端,主要关注地区的医疗配置。
如果以行政三区(未央、临潼、高陵)为辐射半径,我们发现 2022 年三区累计医疗机构共有 1455 家,医院床位 1.39 万张,医疗人员数量 2.69 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 12.5%、2.5%、10.8%;分别高于西安市整体 4.05%、2.14%、5.5% 增速,说明区域内的医疗建设正在加速。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三个区域的人均医疗水平并不高。
在每千人均床位数的指标上,三区整体数据仅为 5.03 张,该数据不仅低于 2022 年西安的 6.04 张、陕西省的 7.32 张,也低于全国数据的 6.92 张,其中未央区的数据最低,仅为 4.42 张。
在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上,三区整体数据为 8.18 人,低于西安的 10.03 张,以及陕西省数据的 9.13 人(2019 年),具体各区对比的话临潼区的人均水平较低,仅为 6.84 人。
▲图:西安三甲医院分布图
最后来看西安的三甲医院的分布情况。作为高端医疗的重要承载体,西安三甲医院的南北 " 冷热不均 "。
地图显示西安市共有 29 家三甲医院,集中分布的在城墙内(莲湖、碑林)以及南部区域(雁塔)数量达到 18 家。例如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等。
至于北部的三甲医院则处于零星分布在区域内,例如长安医院、西安市中医院、西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等。
综合而言无论是从人均医疗资源配置还是高端医疗的分布上,北部区域仍需在 " 北跨战略 " 中继续补齐医疗基建。官方层面我们也看到类似的信号,新闻报道显示经开区正在积极推动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和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建成运营,未来在区域内形成 8 家三甲医院集聚格局。
03
第二引擎:资本的嗅觉
从 1993 年成立至今,经开区去年刚好进入自己的而立之年。作为 " 西安第二增长引擎 ",经开区 2023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46 亿元,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由 28 位提升至 23 位,对于西安 GDP 的贡献也一直维持在 9% 以上。
而进入 "31 岁 " 的经开在今年以来确实带来不少惊喜。
例如创新盘活路径,7 月西北 " 物业第一股 " 经发物业(1354)以 7.5 港元 / 股的发售价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陕西第 41 家境外上市公司。(详见:《》)。
▲图:经开区 GDP 明细、占西安 GDP 的比重
例如优化营商环境,经开区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企业,5 月在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暨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大会。会上,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向首批荣获 36 条政策支持的 268 家企业、367 个项目兑现奖励资金 9392 万元。(详见:《》)。
例如开放型经济,2023 年经开区以 25068 万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成为 " 全市第一区 ",金额较上年提升 35%。(详见《》)
经开的厚重的制造业底色,亦在债券市场得到肯定。4 月底,经开金控的首笔科创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票面利率 2.79%,创下陕西省 AA+ 主体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详见《》)
行文至此,我们则想进入核心话题,即医疗产业资本与区域振兴的前置信号。此一方面,高新区的国际医学中心做出了极佳示范:
2014 年:国际医学(000516)募投 15 亿资金开始筹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2018 年:国际医学中心完成封顶,当年西安高新区启动了三次创业,并于同年托管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 12 个街镇,规划面积一举突破 1079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与辖区从业人员超 130 万。
2021 年:西安高新区对外发布了高新三期的蓝图,国际医学亦于 2022 年再次加码,布局西北第一家质子中心。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预期类似互动已于经开上演," 制造强区 " 与 " 西安北跨 ",是海吉亚重注经开的深层逻辑,也成为经开区扮演 " 更重要角色 " 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