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财富》世界 500 强公布了。我国共有 133 家企业上榜。
那么在地域上,这些企业是如何分布的?
01
全国有 11 个省份,没有世界 500 强
2024 年,中国共有 133 家企业跻身世界 500 强。
北京 49 家;上海 13 家;深圳、杭州各 9 家;广州 6 家;香港 5 家;厦门、西安、成都各 3 家;济南、苏州、石家庄各 2 家。
这 27 个城市各有 1 家世界 500 强:青岛、滨州、太原、大同、温州、芜湖、铜陵、张家港、金昌、南宁、武汉、乌鲁木齐、雄安新区、福州、龙岩、宁德、鞍山、贵溪、长春、台北、新北、高雄、桃园、新竹、长沙、东莞、佛山。
这其中,北京借助央企总部之利,一地就占了近四成。而且,中国有 3 家企业跻身世界前十强: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总部都在北京。
上海包括宝钢集团、上汽集团、交通银行、中国远洋、绿地控股、浦发银行、中国船舶、太平洋保险、苏商集团、上海建工、上海医药、拼多多、德龙钢铁等 13 家,多是国企。
深圳、杭州世界 500 强数量旗鼓相当。深圳以平安为龙头,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万科、深投控股、顺丰、中国电子;杭州以阿里巴巴为龙头,包括荣盛、物产中大、吉利、恒逸、浙江交投、杭州实业、杭州钢铁、海亮,两地均有多家知名民企。
香港有 5 家企业入围,包括华润、联想、怡和集团、长江和记、友邦保险。其中,部分企业注册地虽然在香港,但实际业务和总部却在内地。
如果以省份来衡量,内地 31 个省份里,多数都已收获世界 500 强。目前,河南、重庆、天津、云南、贵州、海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 11 个省份没有世界 500 强。这里面,不乏河南这样的经济和人口大省,重庆、天津等直辖市。
02
西安、成都,各有 3 家世界 500 强
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企业相对集中。
目前,西部地区的 12 个省份里,陕西、四川各有 3 家世界 500 强,广西、甘肃和新疆各有 1 家。其余 7 个省份,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尚与 500 强无缘。
巧合的是,陕西、四川各自 3 家世界 500 强,总部分别在两省省会西安、成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川曾有 4 家世界 500 强,分别是新希望、 蜀道投资、 通威集团和兴城投资集团。 但在今年,兴城集团落榜。因此,成都的世界 500 强,减少为 3 家。
西安上榜 3 家企业,都是老面孔。陕煤集团排在第 170 位。延长石油排在第 285 位。陕西建工排在第 460 位。陕煤集团、延长石油已连续 10 年入围,陕西建工则是连续第 2 年入围。
两地 500 强数量并驾齐驱,但企业属性有所不同。西安 3 家均为国企,成都有 2 家是民企。
世界 500 强以规模论高下,比拼的是营业收入,并与地区产业结构有关。所以,大企业数量,并不完全反映地区经济。例如:" 西三角 " 之一的重庆,今年上半年 GDP 总量高居全国城市第 4 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但是,重庆没有世界 500 强企业。
曾经,龙湖作为重庆龙头民企,2021 年曾上榜 500 强榜单。但是,随着龙湖集团总部北迁北京,加上房地产行业的集体没落,重庆就再无可以替补的选手了。
03
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坐拥世界 500 强
重庆、郑州、天津等经济强市都没有世界 500 强,一些三四线城市却坐拥龙头,极为醒目。
这些城市包括:辽宁鞍山(鞍钢集团)、安徽铜陵(铜陵有色)、山东滨州(魏桥集团)、山西大同(晋能控股)、甘肃金昌(金川集团)、福建龙岩(紫金矿业)……
从企业名称不难看出,这些三四线城市拥有的 500 强,大部分是资源型企业,且基本都是国企,覆盖钢铁、煤炭、有色冶金等诸多能源化工领域。
资源型企业和所在城市,通常存在一个问题,规模固然能迅速做大,但资源本身也是有限的。而且,在新的经济发展周期,还可能遭遇产业转型、甚至产能被淘汰。
在全国层面。长期以来,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容易形成规模优势,这是世界 500 强聚集的一个关键。然而,在国际局势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剧之下,企业发展正面临更多挑战,即便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今年,中国共有 133 家公司登上世界 500 强,比去年减少 9 家。作为对比,美国今年共计 139 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 3 家,自 2018 年以后,首次超过中国。
从经营结果来看,中国 133 家上榜公司 2023 年营收总额约为 11 万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约 6%;平均利润是 39 亿美元,未达到世界 500 强的平均水平—— 59 亿美元。
来源 / 东市西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