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8 日," 孔学堂传习社 " 阳明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活动邀请贵阳学院阳明研究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任宜海,开展了题为 " 王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 " 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任宜海教授重点从王阳明的生命历程和人生境界、心学何以进入美学、" 心外无物 " 等方面,向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 100 余名学生,生动地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和对当代的启示。
" 王阳明的一生,是‘知行合一’的一生。他的智慧都是来自于他的人生体验。了解阳明心学,就要和他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 任宜海教授在介绍王阳明的生平时说,阳明先生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机敏的才思和哲学思辨的能力。"12 岁,王阳明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告诉他:唯读书登第尔!而他却认为是读书做圣贤。之后,他居庸习射、新婚夜论道、庭前格竹 ...... 直至 37 岁在贵州龙场悟道,第二年在贵州讲学时开始提出‘知行合一’。晚年,王阳明进而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作为其心学的根本宗旨,至此,他的生命和学问均进入圆熟的化境。"
" 凡是关于一种和谐、健康、自由、充实的生存状态的思想,实质上都是一种美学或至少是美学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讲到心学与美学时,任宜海教授引用了朱立元《美学》里的概念,首先告诉了同学们什么是美学,继而从心学的渊源、宋明心学的发展历程等方面,阐释了心学与美学的融通。
任宜海教授说:"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点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对美学影响最大的是‘心外无物’。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不是讲心外无物的事实存在,而是讲心外无物的价值存在。进入主体心目中的物,实际上已经染上了主体的情感色彩,是原生物与主体的心理相统一的产物。如果将这种意象或者意境用特定的媒介传达出来,就是艺术;不经传达,它对审美主体来说也具有审美的性质。"
" 美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知能力、提升创造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 宣讲最后,任宜海教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在锻造人们的心灵情感品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阳明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宣讲结束后,学生们给予了任宜海教授热烈的掌声,由衷地表达了对任宜海教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感谢。" 杨教授的讲座非常好,从王阳明的人生经历,讲到了心学与美学,虽然对心学和美学的许多概念不太了解,但对王阳明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23 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2 班的杨惠如是道。
来源:贵阳市教育局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