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08-12
《逆行人生》:给努力生活的彼此一个好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我国的互联网外卖用户规模已超 5.3 亿人,其中单一平台的注册骑手就高达 800 万人。外卖员俨然是你我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我们,是否认真了解过他们的日常、倾听他们的心声?

徐峥导演新作、讲述外卖骑手生活的电影《逆行人生》正式公映。故事里的主角叫高志垒,曾就职于互联网大厂,奈何一夕之间被企业 " 优化 ",当生活的重担真正降临,他再就业送外卖,在城市中奔波,一步步重建生活的信心。

雕琢外卖员的生活点滴细节

此前,新片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点映时,被先睹为快的观众评价是 " 今年暑期档最贴近现实的一部作品 "。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看来,这份现实主义情怀不仅反映在电影的取景框始终聚焦生活、对准平凡的劳动者,可能还体现在由 " 外卖图鉴 " 观照到了每个与生活过招的普通人的愁与盼," 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善意的桥梁 "。

主创也把这份 " 向上 " 的情感企盼放进彩蛋。片尾字幕,剧组走访过的骑手名字缓缓出现,大银幕左侧滚动着的则是短视频里的骑手日常:风雨无阻有之,争分夺秒有之,他们中有人需要与生活的难题硬刚,但也有人会在闲情偶得时跳跳舞、弹弹琴。无论何种情绪,都是外卖员的日复一日;无论如何,倘若观众走出影院时能给努力生活的彼此一个好评,那便是《逆行人生》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份价值。

剧本创作前,主创团队寻访了上千名外卖员。编剧何可可与徐峥目的很明确,虽说许多外卖员与顾客有过 " 一面之缘 ",但从接单那刻直至来到我们面前,这群赶时间的人走过怎样的路、等过几盏红灯,许多细节是点餐的人未必熟悉的。主创想从尽可能丰富的样本里提炼出外卖员生活的真实细节。细节,是故事的血肉。

扎实的走访融入《逆行人生》里,成了高志垒初入外卖 " 新手村 " 的重重阻碍:新老城区各有复杂的数字迷宫,毫无规律可循的门牌序列;楼宇、学校、医院、商场,导航虽能定位,却不会指引怎样走通 " 最后一公里 "" 最后一扇门 ";即便是餐厅一端,出餐的时间长短可能也有人情世故的讲究;如果不幸遇上顾客填错地址,或是被投诉被取消订单,情绪的崩溃可能就在一瞬间 …… 但为了家庭,高志垒不愿也不能放弃。咬咬牙,他用不停歇的奔波给自己的骑手升级路 " 打补丁 ",向站点的同事前辈们请教门道。

" 新手村 " 的层层挑战里,有网友读出职业平等、" 行行出状元 " 的生活哲学,也有人从高志垒身边不同 " 段位 " 的外卖同行身上,看到了自己人生某个阶段的影子。" 大黑 " 经验丰富,每月稳坐站点 " 单王 ",可他依然不断精进自我,随身携带武林秘笈般的小本子,随手记下能更快更好送达外卖的路线和技巧。" 老抠 " 堪称省钱大师,表面缝缝补补送着一单又一单,直到谜底揭晓时,才懂何谓 " 我待生活如初见 "。仇晓敏是女骑手,治愈系的笑容和风雨里跑单的 " 稳准快 ",在她身上并不相悖。

一如网友所写:" 影片对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职业既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也没有隔靴搔痒的赞美,它平实又真诚。正因此,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看得揪心,为了拼一个好日子,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我们。"

制造喜与泪的共情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飞驰的外卖骑手是与时间抢时间的人。" 节奏就是叙事。" 刘海波说,《逆行人生》的故事是接地气的,但行云流水的节奏感无疑是电影属性的。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段快节奏的 " 家庭晨起流水线 "。全职的妻子、升学在即的女儿、开着小超市的父母,他们是高志垒的情感后盾,也是一生的责任。但就是在这个忙碌通勤的上午,他被大厂裁员,45 岁的程序员一度想要劳动仲裁争取权益,哪料房贷欠缴、父亲中风,生活的重拳一击连着一击,他不得已接受公司的不合理方案,同时开启骑手人生。15 分钟时间,主人公的生活剧变,极致节奏瞬间抓人入戏。

骑手工作的升级路开启 …… 从喜感连连的对话,到风驰电掣的转场,徐峥用娴熟的类型片技巧调动观众的情绪,观众也得以在丰沛的信息量中获取喜与泪的共情。

故事落幕时,片尾曲用了回春丹乐队的《鲜花》,歌里唱道:" 别害怕别害怕 / 有我在的地方 / 永远开满了鲜花。"

电影不会有生活的 " 百忧解 ",但它或许会让人在抽离故事后给生活中的彼此一个好评。

来源 《文汇报》、《贵阳晚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