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有个白沙尖,提起它来泪涟涟,沙丘赶着牛羊走,毡房一年两次搬——这首打油诗描述的场景,如今已换了模样——草原飘动牧羊鞭,白沙尖上颂歌传,千里沙海滚绿浪,牛羊肥壮瓜果甜。
白沙尖,是指横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部的三条沙带,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范围内,长度为 147 公里,总面积 80 万亩,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 43 个,流沙面积达 12 万亩。
白沙尖的荒漠变绿洲。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乌兰图嘎林场是白沙尖治沙造林 " 主战场 " 之一,位于前郭县西部、向乌沙带东端,是一个以治沙为主的生态公益性林场。自 1978 年中国 " 三北 " 工程启动以来,这里从未停止过人工造林。
从树种培育到栽植方式,乌兰图嘎林场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沙地造林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因地制宜是第一原则,我们在坡顶栽植耐旱的樟子松、沙丘以小叶锦鸡儿为主,用一年生的杨树苗做防风墙,确保小叶锦鸡儿籽不被大风吹走。" 乌兰图嘎林场场长朱长生说。
樟子松是沙地优势树种,该林场最初樟子松冻坨造林,通过不断摸索、研究,成功实现了培育容器苗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使造林成本不断降低。目前,该林场已累计营造樟子松治沙 7500 亩。
在后期管理方面,该林场聘用管护人员实行分片包保,在林地外缘挖掘防护沟,禁止放牧、开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植被行为。通过自然恢复形式,逐步恢复榆树、蒙古黄榆、杠柳等天然次生林种。
治理之前的白沙尖。 ( 资料图 )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前郭县曾连续打了三次治沙造林大会战,栽植杨、柳、松、沙棘、果树等类苗木 8500 余万株,用杨、柳树枝夹防风障子 5 万多亩,使沙区几十座流动、半流动沙丘得以固定,植被得到恢复。
2023 年,前郭县立足高质量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 " 三北 " 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了 " 一湖两带 " 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围绕查干湖、科尔沁沙地北方防沙带和松花江沿江水土保持带开展建设,进行沙地造林、退化林修复、沙化草原恢复、退化湿地修复、沿江水土保持一体化体系建设。
据介绍,在实施 " 三北 " 工程期间,前郭县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治沙工程、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累计造林治沙 89 万亩。
昔日的白沙尖已变成 " 绿色海洋 ",农防林在原野上纵横交错,林成网、田成方。前郭县的绿色实践是吉林省 " 三北 " 工程的一个典型缩影。据了解,40 多年来,吉林省完成造林绿化 3150 万亩,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 506.1 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45.42%,初步形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