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8-20
双向奔赴“才”更好 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添底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去年 4 月,江苏省出台《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提升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医院整体运行效能,聚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案将 16 家医疗机构列为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重点单位,并拿出 " 真金白银 " 招纳全国顶级人才,推动江苏更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从 " 高原 " 走向 " 高峰 ",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高水平医院建设,离不开高层次的人才。江苏各地多措并举,筑巢引凤,倾心 " 引才 ",促进医疗机构与人才的 " 双向奔赴 ",让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注入 " 智 " 动能。

回国,那里的机会更好

2021 年,胡晓还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从事干细胞调控、衰老方向研究,已经发表了 2 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全球招聘的消息,他心动了,到底是回国发展还是继续留在国外深造?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在国内颇有知名度,但与强大的临床相比,研究工作这两年来相对来说成了短板。院所已多年没有获得过国家级科学奖项了,研究所对人才求贤若渴。

" 当时觉得国内机会更大。" 胡晓说,更多的是被这家机构的真诚与承诺打动。入职后,机构专门为他配备了 100 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和办公室,购买了 300 万元的实验设备。院所还为他配备了 5 名研究生,以便这个团队能更快地开展工作。胡晓说,由于适应期非常短,研究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预计这两年内,会有一定的成果出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从 2020 年起,陆续引进了 6 名人才,从学科带头人到中青年骨干。院所在团队建设、经费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保障。

李冬青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究员,2021 年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引至研究所,他主要从事慢性创面、瘢痕疙瘩等方面的研究。 "2021 年回国,经过了解和对比,最终选择了皮研所。" 李冬青说。入职后,研究所给他配备了一名研究助理、一名学生,迅速地组建了 10 人的科研团队。2021 年至今,李冬青团队已经发了 3 篇 SCI。在此期间,李冬青还入选了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江苏省 " 特聘医学专家(基础医学类)"、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 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李冬青正在做实验

筑巢引凤,人才有施展空间

人才引至院所,能够无缝衔接,快速 " 落地生根 ",得益于院所为人才引进构筑的强大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院长杨勇介绍,筑巢引凤,高层次人才,才能留得住。院所改变了人才引进体制,让专家和人才责任担当更大,更有空间去发展。

从 2020 年开始,研究所连续四年举办了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邀请国内外的青年学者进行分享。" 构建这个平台,就是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够脱颖而出,被我们发现。" 杨勇说。近些年,为了高水平医院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研究所计划在南京徐庄地区,投入 2 亿多,购置 1.3 万平方米的两栋独立大楼,作为今后院所发展所需的科研中心,届时,那里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皮肤科科研基地。为了实验更好开展,院所又重新装修了近 800 平方米的国内皮肤科领域最好的实验动物中心。" 我们还从高校引进了一名管理实验动物中心的高级人才。" 杨勇说,让科研平台能够在一个高水平上顺畅运转。

凝智聚力,构筑学科人才平台发展新高地后,研究所科研工作,也迅速迈上新的台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2023 年,院所工作硕果累累,不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了 17 项,而且取得了 1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争取到了多项省部级项目资助,总经费达到了 2000 多万元,保证了各项研究能够有足够资金的支持。杨勇透露,去年,院所和金陵药业合作,开发新药,目前已经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期待更多更好的制剂能够 " 走出去 ",更好惠及患者。

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

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添底气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获悉,自去年 4 月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以来,全省共柔性引进院士 1 名,引进杰青 3 名,引进长江学者 2 名,培养万人领军 1 名,培养国家卫生健康领域学协会专委会主委等高层次人才 5 名,引进国家卫生健康领域学协会专委会主委等高层次人才 2 名。全省医疗机构,坚持 " 不拘一格 " 引人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出 " 创新人才集聚计划 ",特别是有海外研修经历的人才,只要适应学科土壤,有助于学科实力提升,都不拘一格,按需引进。江苏省中医院充分尊重医学人才,尤其是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落实 "333" 人才工程,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团队。省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人员编制对各类人才的 " 磁吸 " 效应,增加编制数量,用编制留住人才。苏大附一院针对院内不同层次人才,提供不同的科研经费扶持与个人奖励,全面支持院内优秀人才的项目申报、出国研修、业务进修等活动。同时精准引才,根据人才类别,给予相应的年薪、安家租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引才借智扩大增量,为人才队伍发展注入新动力。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期招聘博士,为引进人才提供了生活补贴、项目经费。

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16 家建设医院正在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 58 项,年度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 297 项,形成临床指南标准或专家共识成果 195 项,7 家医院病例组合指数提升,7 家医院四级手术率提升,11 家医院微创手术占比提升,14 家医院日间手术占比提升。省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结节超微创精准治疗技术,成为国际培训基地。苏大附一院引进美国田纳西大学冈萨雷斯团队,创新开展了多项单孔胸腔镜机器人手术,在省内填补了多项空白。在干细胞制剂、纳米分子诊疗技术、介入机器人研发、多基因预测抗抑郁疗效等重大疾病防治 " 卡脖子 " 技术方面取得了多个国内国际首创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医科院皮肤病医院麻风预防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被评价为 " 有可能使麻风预防工作发生重大转变,具有全球意义 ",为全球麻风病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和经验,该成果应用预计每年可使全球麻风病发病人数减少 5 万人。

实习生 詹陈燕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峻

相关标签

晓说 研究所 江苏 医疗机构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