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安八十八医院护理门诊副主任护师刘红燕为两位长期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完成经股静脉隧道式 PICC 置管术,成功建立了患者 " 生命通道 "。
这两位患者都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预做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低钙血症,需长期静脉补钙治疗。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属于酸性较强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毛细血管括约肌痉挛,容易引起外渗,一旦外渗,严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因此确保安全静脉补钙成为临床科室的重点关注问题。
而两位患者右侧颈内均有一透析用中心静脉长期置管,同时双侧上肢静脉要为患者预留动静脉内瘘手术。如果在上臂进行常规的 PICC 置管,既不利于术中血压监测,又有可能破坏了患者透析用的 " 生命线 "。刘红燕会诊后,决定采用隧道式 PICC 置管方式,从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将 PICC 导管出口经皮下隧道从大腿外侧引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成功为患者实施隧道式 PICC 置管术,打通了患者 " 生命线 ",解决了患者术后静脉治疗的难题。
什么是隧道式 PICC(TPICC)?
隧道式 PICC ( TPICC ) 是指在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技术基础上建立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位置更适宜、活动更有利、维护更方便的导管留置位置,目前国内外学者探索 TPICC 应用于常规置管、上肢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穿刺困难的患者中,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隧道式 PICC 置管与常规 PICC 相比有哪些优势?
隧道式 PICC 是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 PICC 导管出口在更安全区域;避开腋窝、颈部、腹股沟等体温高、易出汗、有毛发部位,便于维护和使用,提高患者舒适度。皮下隧道形成保护屏障,降低导管逆行感染发生率;皮下潜行增加了导管摩擦力,使导管不易移位和脱出,尤其是大直径静脉穿刺的选择上,能够增加置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隧道式 PICC 可在不适合选择传统 PICC 穿刺位置进行穿刺,留置 PICC 导管。如股静脉、腋静脉、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等。
泰安八十八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护理部的带领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在静脉治疗通路建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隧道式 PICC 是国内前沿的 PICC 置管技术,此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 PICC 置管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将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保证 " 生命通道 " 畅通无阻。
记者 : 于冰冰
通讯员 : 曲丽丽 孟密
编辑 : 乔雨晴
审核 : 王天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