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晚,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 2024 年半年报,报告显示:曲江文旅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7.7 亿元,同比增长 11.9%。但与之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却为 -1.87 亿元,不仅由盈转亏,亏损幅度同比扩大超过了 15 倍。
▲曲江文旅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
(图:曲江文旅 2024 年半年报)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反直觉的数据。毕竟此前的大众印象中,西安把持 " 网红城市 " 的名号已有时日,龙年春晚大型实景创意节目《山河诗长安》一波加持后,2024 年西安热度再创新高,大量外地游客涌入的同时,很多人想象中 " 数钱数到手抽筋 " 的画面却并没有出现,反而直接亏了将近两个小目标,这多少有点魔幻。
尤其是大家发现,赔钱的主角居然是几乎集中了西安所有人气文旅资源、手握多个大 IP 的曲江时,这个剧情用 " 魔幻 " 都已经没法概括了,简直就是克苏鲁。其中,曲江旗下的 " 网红中的网红、人气顶峰中的顶峰 " 景区大唐不夜城,为上半年财报的贡献为 23.53 万元,平均 " 日入 "1300 块,被嘲 " 不知道跟捡瓶子比哪个更有前途 "。
1
当然,人大唐不夜城也有话说的:额好歹还是赚钱的,你看喔烂㞞大雁塔,还有大明宫遗址公园,也是曲江底下的,都亏了几百几千万了,那才真是羞死先人咧!
▲大唐不夜城(图:网络)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问题在于:你大唐不夜城号称西安的 " 名片景区 ",坐拥 " 全国惟一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 "、" 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 "、" 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 首批中国示范步行街 " 一大堆光环,日常人山人海,年均接待游客八位数,节假日挤得走不动路 ...... 然后你告诉我们一天只挣一千多块钱?先不说我们信不信,这数据你自己信么?
有人说,大唐不夜城虽然人多,但大多数景点和活动都是不收费的,有时甚至反而还要倒贴——比如跟 " 李白 " 对诗可以吃到肉夹馍,在 " 盛唐密盒 " 答对 " 房玄龄 " 和 " 杜如晦 " 的问题能得到小礼品,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久而久之数量上去了,也是一笔不小的真金白银,再加上所有景区都需要的花在日常运营、维护、宣传上面的费用支出,导致了大唐不夜城这种 " 旺丁不旺财 " 的尴尬现状。
▲ " 盛唐密盒 " 表演(图:网络)
但是别忘了,大唐不夜城不要钱,不代表它提供的所有服务也都不要钱,至少所有人都能看到步行街两侧星罗棋布的各种店铺,而一个非常诡异的地方就在于:这些密密麻麻的店铺为大唐不夜城创造的 KPI 似乎也是非常有限的。按曲江公布的财报:去年上半年大唐不夜城共接待游客 4244 万人次,营业收入为 6586 万元。粗略估算一下,大唐不夜城的人均消费只有 1.5 元——几千万人涌入了大唐不夜城,却似乎都是 " 穷游 ",甚至连个肉夹馍都舍不得在这吃。
对照一下曲江旗下的几个 5A 级景区,盈利最多的是西安城墙,不知是不是巧合,城墙恰好也是这些景区里门票价格最贵的。感觉再这么搞下去,大唐不夜城有朝一日搞不好也得卖门票了。
2
关于业绩惨淡的原因,曲江文旅自己给出的 " 官方 " 解释是:主要是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较上年同期发生变动,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增加所致。说简单点,净利润的崩盘,核心原因并非出在景区运营层面,而是企业的 " 坏账 "。
▲曲江文旅(图:网络)
据公开报道:今年上半年,曲江文旅前五大欠款方合计欠款约 13.96 亿元,累计坏账 5.82 亿元。其中曲江新区事业资产管理中心是欠款的 " 骨干 ",其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等重点景区的委托方。曲江资产管理中心将上述景区委托给曲江文旅进行运营管理,曲江文旅则依照约定收取一定的 " 管理费 "。然而据曲江文旅对上交所监管的回复显示:上述景区普遍存在少收甚至完全未收到回款的情况,以致于曲江文旅的应收账款和坏账金额逐年扩大。
曲江文旅的运营模式,是所谓的 " 轻资产运营 ",简单来说就是本身不投资也不参与建设景区,不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成本,只代为托管运营并收取管理酬金和收益分成。现在看来,这个模式显然拖了曲江文旅的后腿,从今年 4 月开始,曲江文旅就因为大量的应收款收不回,负债高企无法偿还而先后多次遭遇股权冻结,乃至不得不变卖旗下核心资产,加速回款自救。
一边是自己债台高筑,另一边旗下的拳头产品还只 " 吸血 " 不 " 供血 ",曲江的捉襟见肘和内外交困可想而知,再想想欠钱的还是 " 自己人 ",更难受了。
▲曲江街道(图:网络)
也有人说:大唐不夜城虽然不赚钱,但靠着 " 盛唐 " 这个招牌帮西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这些人在西安要吃、要喝、要住,这些不都是给西安带来的隐形收入吗?但是这些收入是给西安的,不是给大唐不夜城的,来的游客越多,景区却越亏,不赚钱的项目是不可能长久的。
大唐不夜城如果长期得不到持续的正向回报,不管它名气再大,得奖再多,难以为继的那一天也终究会到来。
3
在整体的经济层面上,西安最近的日子,其实也不是很好过。
西安有着全国范围内都数一数二的丰富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也一直是西安的支柱产业。根据往期数据,2022 年西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到了 GDP 总量的的 15% 以上,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 3.5 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 5000 个亿。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2023 年西安全市 GDP12010.76 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7538.64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62.75%。文旅产业在其中占比几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西安全市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是占大头的,而服务业的重要组分之一就是旅游业,所以说文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养活着西安,并不为过。
▲大唐芙蓉园(图:网络)
自从西安被打造为 " 网红城市 " 之后,旅游收入就呈逐年上扬之势。2023 年全年,西安旅游总收入已经突破 2400 亿元。但文旅数据虽然全线飘红,西安的经济增长却远没有那么光鲜,甚至可以用 " 失常 " 来形容。
据西安统计局披露:2024 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5717.4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2%。这个实际增速,在全国 26 个万亿 GDP 城市中名列倒数第二,只比垫底的佛山(1.7%)稍强一些;同时,5717.47 亿元的 GDP 规模,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 112.49 亿元,增量同样位列倒数第二。
▲ 2024 上半年 26 座万亿 GDP 城市数据(图:城市财经)
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西安第一季度还有着 2.7% 的 GDP 增速,但上半年的增速只有 2.2%,这意味着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相比第一季度还出现了大幅下滑,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业火爆却不赚钱,本质就是西安经济出现 " 失速 " 的折射。有人提出:作为西安的 " 地标性景区 ",完全可以收取一些基础的费用比如门票之类,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能控制游览人数,避免人流量过大影响游玩体验。就算有人因此会不愿意来也无所谓——毕竟连门票都不舍得买的人,来不来其实没多大区别。
听起来很美,但这是否能改变现状呢?
4
5A 级景区免票,在国内其实不算少见,其代表就是杭州西湖。2002 年,西湖正式免票,但不仅没有影响到杭州的经济,反而助推了其文旅产业迅速发展。根据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到 2025 年,杭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将达到 18% 以上。
▲杭州西湖(图:网络)
当然,西安和杭州是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杭州的成功经验,对西安未必也能全盘适用。但这一事实至少能说明:景区免票,并非导致文旅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最起码不是主要原因。
既然是否收费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文旅的 " 收成 ",那就只能从旅游企业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我们不是专业文旅人士,不清楚西安文旅现行的运行规则如何,但如果要进一步优化景区运营管理模式,那无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理控制成本、积极开展各类经营活动、加强业务拓展、提升经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 ...... 业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现在的文旅市场早已是 " 买方市场 ",只靠文化资源是不够的。或者说,文化资源只是游客选择时的参考之一,而不是惟一标准。
大家追求的旅游的真谛是所谓 " 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些东西,不是靠花钱就能体验到的。
大唐不夜城也到了与时俱进、不破不立的时候,但究竟该如何操作,就不是只靠说说就行的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