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4-08-28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出境断面水质达标!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自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来,我市组织多部门制定细化方案。8 月 27 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就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推进情况进行了发布。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 3.9 个百分点

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161 天,优良天数比率 75.6%,同比增加 3.9 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4.65、同比下降 1.9%,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 38 微克 / 立方米、同比持平,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今年以来,我市以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四大污染源为防控重点,综合运用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导巡查、追责问效等措施,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动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推动实施一批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进一步降低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强度。

1 至 7 月份出境断面青城桥水质综合评价达Ⅰ类

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1 至 7 月份,出境断面青城桥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Ⅰ类;6 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城区 8 条黑臭水体无返黑返臭情况。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污染源日巡查、水量日调度、水质日加密监测、信息日报,共出动巡查人员 10507 人(次),检查河洪道 2728 条(次)、排口 12357 个(次)、水源地 54 个(次)、涉水工业企业 589 家(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确保了枯水期水质安全。深化河湖长制落实,纵深推进河湖库 " 清四乱 "。在主要河道布设视频监控设备 637 台,覆盖岸线长度 1180 余公里,有效提升了河湖监管水平。配合开展省级黑臭水体交叉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黑臭水体存在的问题,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严格落实省、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开展全口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包括在产和关停)排查工作,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动监管,以用途变更为 " 一住两公 " 和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为重点,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截至目前,12 个地块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 100%,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优先监管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事件,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 无废城市 " 21 项指标提前完成 2025 年目标

制定 2024 年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和计划;" 无废城市 " 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47 项指标体系已全部完成 2023 年目标,其中 21 项指标提前完成 2025 年目标;84 项任务已完成 37 项,98 个 " 无废城市 " 建设工程已完成 37 个,成功创建 435 个 " 无废细胞 "。持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开展环境风险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据了解," 十四五 " 期间,省上下达我市(含兰州新区)的碳强度下降指标为 16%。经核算,截至 2023 年底我市碳强度为 1.87,较 2020 年累计下降 14.61% ," 十四五 " 碳强度累积下降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截至 2023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 2020 年累计下降 2.6%。

目前我市落实耕地保护任务 381.37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97.33 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1226.85 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 732.66 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6.3%,森林覆盖率 8.52%。2023 年,完成美丽河湖创建长度共计约 18.3 公里。今年选取湟水西固区三江口段(3 公里)、湟水—大通河交汇段二期(4 公里)、蔡家河皋兰县城段(15.3 公里)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相关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 空气质量 兰州 食品安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