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4-08-30
赤水:以河之名,守护碧水清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站在赤水河畔,只见青山巍峨,绿树成荫,耳旁清风徐徐,鸟鸣阵阵。

被誉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庇护所和栖息地的赤水河,水质清澈、生态稳定。

▲赤水市大同河汇入赤水河干流处(摄影 杨良强)

其实,在 2007 年以前,赤水河也一度面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

" 当时,由于生活垃圾转运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生活污水处理厂,当地老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也不强,导致赤水河水质状况较差。" 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赤水分局副局长刘志强说。

随着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深入人心,《长江保护法》《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或修订,赤水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进一步规范赤水河流域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2014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赤水河作为贵州首个生态文明改革实践示范点,发布《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启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制度、环境保护河长制等 12 项生态文明改革措施。

一场大刀阔斧的赤水河流域生态整治就此展开。

" 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赤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刘志强说,贵州出台多个专项行动方案、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强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并与云南、四川两省共同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关系。

▲赤水河岸码头拆除前

▲赤水河岸码头拆除后

为将政策从 " 纸上 " 进一步落到 " 地上 ",2017 年,赤水市率先开展长江流域赤水河段全面禁渔和渔民转产工作,164 户渔民、213 艘渔船全部转产上岸,赤水段网箱养殖全部拆除,共拆除船型网箱、钢架网箱 18 个,共计 2043.57 平方米,并全面取缔赤水河采砂采石行为,有效保护赤水河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同时,赤水市大力开展流域植树造林和水土治理工作。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 220 余万亩,其中竹林面积 132.8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82.51%。水土流失治理 931 平方公里,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近 200 万吨以上,为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 我们建成了‘智慧环保’‘智慧河长’‘智慧渔政’等多个视频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赤水河水上、岸上、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全覆盖。" 刘志强说,通过数字化监管和大数据赋能,赤水市不断提高科技管河治河的能力,让执法监管更加精准快速高效。同时,赤水市还全面加强各部门执法联动,与赤水河流域其他县、市跨区域协同保护和联合执法机制日益完善,有效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治长效。

2021 年以来,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赤水分局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案件 66 件,与公安、渔政、林业等部门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 10 余次,严厉打击和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采取 " 一源一档 " 管理,实行驻厂监督,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严控企业排污总量。

如今,赤水河水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赤水市赤水河鲢鱼溪、习水河长沙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由 10 多年前的Ⅲ类提升并稳定在 II 类。赤水河鱼类已增加至 160 种,其中 46 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鳗鲡、鱤、异鳔鳅鮀、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鱼类也重新在赤水河出现。

▲水清岸绿的赤水河(摄影 王先龙)

河岸边,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的赤水市也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2017 年,赤水市被评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市;2018 年 12 月,赤水市被评为全国第二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2019 年 11 月,赤水市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 城镇环境类大奖 ) ;2020 年赤水丹霞旅游区成为遵义首个国家 5A 级景区;2022 年 2 月,国家水利部公布第二届 " 最美家乡河 " 名单,赤水河 ( 遵义段 ) 为贵州唯一入选河流。

一江赤水,两岸青山,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这是赤水与赤水河共同绘就的美丽生态新画卷。

来源 多彩贵州网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州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