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有家长反映襄阳市襄州九中要求七年级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未强制,但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校方回应,均自愿,但活动时需穿校服,保险和牛奶买过的家长说有好处。
一听这话,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是 " 自愿 "" 未强制 ",又为什么 " 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 "?什么时候有规定说学生买校服、牛奶、保险才能读书了?难不成学校搞的不是教育是生意,买了这三件套就附赠读书?而 " 有好处 " 这一说法,既没说服力还让人想入非非,少不得嘀咕买了是谁有好处、不买是不是还有坏处等着学生?
9 月 3 日,在经视直播记者联系该校后,其工作人员表示,经查,该校在七年级新生开学办理入学手续时,个别老师宣传存在失误,言语不恰当。目前,已要求该校在订购问题上作出整改。
事情看起来就这么告一段落了,但笔者还是想再谈谈学校里的 " 自愿 " 问题。这些年来,订牛奶、买各季校服、以家委会名义筹钱办活动等,已经成了很多班级的 " 标配 "。凡此种种通知到学生家长时,基本都要提一句 " 按需自愿参与 "。而在执行起来,基本上都是 " 自愿 " 的,没一个掉队!哪怕有家长心不甘情不愿,行动上也是 " 自愿 " 的,很少会有家长像此事中的 " 刺头 " 家长一样站出来。原因嘛,很简单——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在班级中不 " 异类 ",担心孩子会因此受到学校的区别对待。而家长越是如此顺从,就越会纵容学校整出各种 " 自愿 " 要求。
就拿订牛奶这件事来说,好多学校都有这个 " 自愿 " 项目。有家长私下找老师表示不需要时,又被告知 " 必须参与 "。这算什么事?真要闹开了、有关注了,可能也是和本次事件中的回复一样:" 个别老师宣传存在失误,言语不恰当。"
" 自愿 " 不是 " 强买强卖 " 的遮羞布,要通过整治整改,让 " 自愿 " 保真,并非难事。比如,校方定期自审自查,教育部门形成良性的监督机制,面向社会开设匿名监督举报通道等,都是解题思路,就看有没有决心。
一句话,学校和家长应该是平等关系,教育应该是纯粹的。倘若学校抱着这种 " 捏着学生就拿捏住了家长 " 的错误思想,把假自愿真强制的事当成理所应当的 " 潜规则 ",那还何谈教育公平,何谈教育之意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