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4-09-10
【谱写现代化康养水城篇章】老矿区转型 变身康养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走进由观音山矿三线工业遗址改造修复而成的 " 回字楼 ",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步入由废弃学校改造成的康养酒店,古朴又不失 " 意向山水 " 的现代感。

这里,是水城区尖山街道观音山三线产业园。置身其中,时空交错,既能追忆三线建设时的火热时光,又能体验当今文旅融合的舒适康养。

时光回到 1965 年。时年,鞍钢 1000 多人的 " 三线 " 援建队伍进驻观音山,进行铁矿勘探建设。之后的一段时光,观音山的铁矿石被不断运到水钢的炼钢炉,煅造成材。观音山也由此发展为一座拥有 3 万人的繁华 " 小城 "。

然而,在时光走过半个世纪,掘出 1900 万吨铁矿之后,2015 年,观音山铁矿因资源枯竭,走向停产,在岗职工大部分被分流安置,只留下 60 余人从事橡胶运输带生产、厂房看护和井下零星矿石回收;随着人员的离去,矿区学校也被迫停办,只留下一幢幢空楼。

" 昔日人声鼎沸,如今人去楼空。" 诚然,如国内诸多资源型的矿区一样,观音山铁矿也因资源枯竭,不可避免走向 " 没落 "。

如何转型?成了水城区需要研究的课题。2020 年 5 月,贵州省提出 " 支持开发观音山等‘三线’工业遗址 ";2021 年 6 月,水城区提出 " 五型 " 村居(产业型、文旅型、康养型、工矿型、生态型)的打造,观音山社区作为工矿型社区,被列为乡村振兴的样本示范点进行建设。至此,观音山工业遗址迎来了 " 变身 "。

" 修旧如旧 "。依托观间山厚重的 " 三线 " 历史底蕴,尖山街道建设了 " 三线 " 文化产业园,将废弃的学校、招待所等矿区遗址,打造成了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怀旧园区。

园区布局包括 " 馆、址、路、线、群 " 五大板块。" 馆 " 是指党员政治生活馆(" 回字楼 ");" 址 " 是指坑口、破碎车间、露天采场等工业遗址;" 路 " 是指振兴一路、二路文化街区;" 线 " 是指从党员政治生活馆出发,途经振兴一路、技校、小上海、北露天、中露天、南露天、1950 坑口、粗破站,再回到党员政治生活馆,形成一条环形情景体验路线;" 群 " 是指主题活动、文艺采风、观光旅游、研学、休闲、娱乐、度假、美食等产业服务群。

2022 年 6 月 30 日,占地面积 3000 余平方米的 " 回字楼 " 建成投入使用;2023 年 7 月 1 日,由废弃学校改造而成的 " 又见林居康养 " 酒店,正式营业," 森临其景 " 露营基地正式对外开放,星空木屋民宿正式营业、亲子娱乐项目迎客;3 年 7 月 22 日," 尖山 1964 · 三线文化产业园 " 正式开园 …… 这些项目的建成,当年便迎来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参观。

" 至目前‘回字楼’先后已有 60 余家单位前来开展活动,接待慕名前来观览的游客 2400 余人;‘又见林居康养’酒店夏天都是爆满,均是省外来避暑的游客。" 尖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观音山三线产业园区已成为一个时空交错、文旅融合、异彩纷呈的多功能园区,其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独特风格,正持续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体验。矿区的成功转型,也成了六盘水市闲置资源资产及资源枯竭型老矿区转型的经典案例,同时也是水城区文旅资源赋能创新工作的集中体现。

据统计,依托该产业园,尖山街道目前已整合 30 余家一、二、三产企业入驻观音山,综合年产值达 3 亿余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松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鞍钢 对外开放 乡村振兴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