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点火 !"
黄海海面一艘船的甲板上
伴随着轰鸣声、欢呼声
火箭从烟雾中腾空而起
冲向云霄
9 月 24 日 10 时 31 分
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
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
成功将八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些商业卫星将广泛应用于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领域的
遥感观测、成像、通讯、数传等
功能或技术验证
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国计民生
而这八颗卫星中的五颗
来自梁溪区的空天产业企业
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其首任总设计师,正是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
去年,带着先进的航天理念与远大的航天梦想,东方空间选择落户无锡梁溪,助力梁溪打造空天产业的高地。
本次成功发射的八颗卫星中,五颗卫星产自梁溪的四家企业,其中,天仪研究院、最终前沿、氦星光联为总部落地梁溪的企业,国星宇航来自梁溪科技城。" 此次发射,可称为无锡梁溪、包箭发星。" 梁溪区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天仪研究院是中国商业化 SAR 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是国内首个从事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通过微小卫星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高功能的在轨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解决方案,并提供高可靠性的在轨支持与保障。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射的是 " 天仪 41 星 ",截至目前,由天仪研究院参与研究发射的卫星超过 30 颗,参与发射任务 18 次。
最终前沿专注于低轨互联网卫星所需的低成本、芯片化、软件化通信模块的研发,在星座运维仿真软件、超薄瓦片式相控阵天线、Ka 频段芯片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技术层面优势,直击困扰星座运营商的巨型星座仿真和制造商对低轨卫星的小型化、大带宽的痛点需求。企业负责人介绍,本次发射的 " 天雁 15 星 "(也称 " 最终前沿一号 01 星 ")采用最终前沿第三代核心载荷技术,将在轨获取对地观测光学图像数据,通过高性能星上综合处理板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和图像数据压缩,配合星上激光器进行数据传输,在轨验证星上综合处理载荷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检测、载荷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及星地激光传输等技术。
此次,氦星光联的 " 氦星梁溪双子星一号 " 和 " 氦星梁溪双子星二号 " ( 简称 " 氦星梁溪双子星 " ) 被一同送入了太空。氦星光联是国内领先的空间激光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相关产品制造商,致力于开放垂直式产业链产品研发与低成本快速量产。企业负责人介绍," 氦星梁溪双子星 " 上,由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激光通信终端,将完成从 100km 至 4000km 不同星间距下双向 10Gbps 高速通信以及三星同轨 / 异轨组网,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内大型卫星星座应用要求,后续还将与 " 良渚星座 " 首批星进行国内首个十数颗规模多星组网与卫星业务数据运算任务,本次验证对于国内激光通信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将显著提高多源数据利用率,实现信息融合的优势互补,也标志着氦星光联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五颗卫星中,国星宇航的 " 星时代 -15" 卫星搭载了高分辨光学遥感相机和高性能算力载荷,将开展全球首个太空服务器部署测试技术验证、星载 AI 大模型训练技术验证及星间高速互联技术验证。国星宇航牵手梁溪、梁溪科技城落地了 AI 卫星互联网全球运营中心项目,涵盖卫星 AI 载荷研制、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卫星互联网应用创新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功能。据了解,此次卫星发射是国星宇航第 14 次太空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梁溪区空天产业已起势成势。截至目前,已有 50 余家行业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集聚梁溪,带动近百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集 " 造火箭、造卫星、发卫星、用卫星 " 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成为无锡产业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下一步,梁溪区、梁溪科技城将充分发挥区城一体优势,联动发展,协同发力,持续做大做强空天产业规模效应和特色优势。" 梁溪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在梁溪形成和完善覆盖火箭整箭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卫星整星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卫星应用、配套加工、检验检测、数据服务的空天产业生态。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