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9-25
【今西安】“影视陕军”崛起:既有…又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提起 " 影视陕军 ",很多人立刻就能想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张艺谋、王全安、顾长卫、冯小宁 …… 曾经,他们从陕西发轫起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出一部部影视精品。而今天的 " 影视陕军 ",除了一个个优秀导演优秀演员脱颖而出,更用一部部影视精品重新定义了 " 影视陕军 " 的内涵和外延,也越来越彰显出这支新兴力量在光影新赛道上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基于这片历史文化厚土的文化传播的有力推手。

有产量有质量

一部部影视大手笔 " 陕 " 亮登场

2024 年 5 月 17 日,陕西本土电影《摩登澡堂》在西安举办首映礼。该片是 2022 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入围第 16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产业放映单元,获得 " 最佳网播奖 "

近年来,陕西电影持续 " 抓精品、优环境、促发展 ",取得可喜成果。去年,陕西电影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西部第一,荣获三大国家级电影奖项;电影市场强势复苏,电影公共服务效能有效提升,电影产业链和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当下的陕西,正进入文艺精品的高产期,《柳青》《功勋》《树上有个好地方》《人生之路》……" 影视陕军 " 品牌再次闪耀,越来越多的陕西文艺精品,多部新作佳片让 " 影视陕军 " 品牌更加闪耀。频繁获奖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耕耘。2023 年办理备案立项 328 部、核准 221 部,办理拍摄事项 379 件,组织调阅剧本 169 部,拍摄完成 76 部,陕西电 - 影年产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西部第一。根植于陕西特色元素,带给广大观众浓浓的 " 陕味儿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闪耀荧屏与银幕,同样带动陕西特色旅游、文创、美食等火遍全国。此外," 影视 + 文旅 "" 影视 + 产业 ",也正通过一系列影视剧生产、产业培育和资本运营,构建起全产业链的影视产业体系,全面推动本土影视创新发展。

从紧贴生活的烟火气息,到叙事宏大的史诗力作;从严肃厚重的家国情怀,到五味杂陈的百态人生,影视陕军总是能迸发出一道光,一道照进人心的艺术之光。

2024 年上半年,陕西电影已经备案立项 77 部,拍摄完成 40 部,公映 5 部、播出 24 部,16 部获国内外大奖,彰显了昂扬奋发的创作氛围和不俗的创作生产实力。

电视剧《主角》的筹备依然是西安兆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2024 年的重头戏。之前,他们参与出品的电视剧《装台》在央视一套播出,成为现象级热剧,收获了国内多项大奖。相比《装台》,《主角》同样是改编自陕西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而且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其改变的大部头作品,无疑值得充分期待。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西部影视和文学陕军战略合作推进会上,《大山飞出金凤凰》《瀑布守门人》《剪花》等十余部文学作品改编影视项目正式签约,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将双向驱动、彼此赋能,1+1>2,为两个领域的精品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一个警察的中场》《意外以外》《另一个她》《新人警察》《爱与希望的编年史》等陕西影视作品也在筹备中。

传承影像,记录时代。围绕陕西本土的历史人文、城市变迁、工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影视陕军纪录片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守望秦岭》《千年陕菜》《我们的丰收》…… 每一部纪录片都饱含着影视陕军用影像记录时代的热爱与追求,并把绚丽多彩的陕西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 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紧扣时代,勇于创新。这是陕西电影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和优良传统。" 陕西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石香莉说,近年来,陕西电影人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展现出陕西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涌现出一批展现中国气派、体现陕西特色、影响力大的优秀电影作品。

有效率有流量

" 万亿之城 " 成为 " 短剧之都 "

在全国的 26 座 GDP 过万亿城市中,西安一直都是独特的存在。千年古都和丝路桥头堡的加持,西北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和 GDP 过万亿城市,让西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但要开足马力追赶超越,还要肩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

西安,用 " 短剧之都 " 这个新晋的名头,对践行使命做出了有力阐释。

据《2023-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为 373.9 亿元,同比增长 267.65%。预计到 2027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 1000 亿元。在 DataEye 发布的百强承制榜中,西安占比 22%,排名全国第一,仅 2024 上半年,西安上榜的短剧就超过了 300 部,投流超 16 亿,更有承制方半年就上榜了 84 部短剧,总热力值突破 2 亿。

基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影视创作经验,陕西已在微短剧行业占得先机,微短剧制作的企业矩阵形成。据相关媒体报道,陕西省有微短剧相关企业 5700 余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另外,在去年的全国微短剧中,60% 以上出自陕西。

作为微短剧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西安的短剧承制公司前身大多为信息流广告公司,其中一种信息流广告是将网文拍成可视化剧情,当时恰逢疫情,而小程序短剧的门槛不高,三五个人就能拍,一部剧的承包费用不到 4 万元。因此不少信息流广告公司开始尝试拍摄短剧。

信息流广告为西安提供了不少短剧演员,另外,来自西安本地的都市生活短剧栏目《都市碎戏》也为西安短剧提供了大量的演员资源,这些演员形成了西安当地的演员圈子,能满足大部分西安承制方的拍摄需求。

在微短剧大火之后,许多 " 一站式 " 的短剧拍摄场地在西安大量出现。走进西咸新区的造梦工厂实景基地,在占地 15000 多平方米的基地内,有着从古至今 150 多种风格迥异的场景,包括客栈、宫殿、祠堂、行军帐、图书馆、总裁办公室等,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了时空。此外,基地还设有专门的道具库,拥有超 60 万件道具,为拍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造梦工厂实景基地负责人介绍,对于道具的制作,他们有着极高的标准," 以宫灯为例,我们不是简单的购买成品,而是采用翻模技术做出来后,还要将灯片全部拆掉,根据电影拍摄中对灯光的特殊要求,重新定制灯片。普通的宫灯做一个可能 100 多元,但是我这里好多宫灯一个制作费就一两千块,当灯泡放入其中,在外面看不到任何光点,光线很柔和、均匀。"

西安幸福林带的大夏星川也是西安微短剧的一大拍摄基地,基地总建筑面积 11000 平方米,设置有办公室、会议室、KTV、医院等 20 多套内景,还包含了一系列的外联场景库,很多都达到了 " 以假乱真 " 的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西安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 " 短剧之都 ",得益于西安本土充足的影视从业者和近几年信息流公司的业务积累,让西安积攒并汇聚了大批量有演绎基础的演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此外,西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本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为了促进西安微短剧产业集群的发展,西安相关区域也已经行动起来。作为西安微短剧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已经累计拍摄剧目 600 余部,建成孵化、拍摄、制作、投流全产业链,加强头部微短剧企业引进和中小微短剧企业培育扶持,全力打造西部一流微短剧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西咸新区正在针对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内容制作、营销推广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设立相关奖项,激励优秀影视短视频创作;鼓励短剧拍摄与文旅资源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爆款短剧;加大本地拍摄资源的整合,为剧组提供完善的拍摄配套;加大对微短剧出海的激励;加大微短剧专业技能培训等。

影视是大部头大手笔,微短剧是短平快,新时代的 " 影视陕军 ",在 " 大手笔 " 和 " 短平快 " 两个领域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和互补," 大手笔 " 的繁荣发展,带动了 " 短平快 " 的欣欣向荣;" 短平快 " 的井喷增长,既为 " 大手笔 " 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也成为其不敢懈怠的正向压力。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陕西 产业链 张艺谋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