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V 字形的缸体上
需加工出 100 多个
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面和孔
要保证缸体和缸盖密封性
许多形位精度皆需控制在 0 到 0.02 毫米之间
好比从缸体左右两侧分别穿一根针
这个数字就是两个针尖对上时的最大误差值
能做到这一点
国产汽车就能装上 " 中国心 "
为了突破 " 卡脖子 " 技术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整车开发院
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带领团队
在数控试制加工中
不断模拟、试验、总结、再试验
四个月内反复进行了三轮操作
最终把缸体最关键的精度——同轴度
控制到 0.015 毫米以内
国内首款自主研发全新 V12 发动机的
试制加工任务出色完成
加工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结束了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需由国外加工的历史
填补了国内V型发动机制造空白
0.015 毫米是什么概念?
杨永修说
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数字
让红旗汽车有了一颗 " 中国心 "
说起 V12 发动机的试制加工过程
杨永修感慨万千
整个过程有十多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几十把不同的刀具加工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缸体就报废了
需要从头再来
努力将技术做成艺术,将细节做到极致
毫厘之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尽显
2010 年
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
杨永修进入一汽集团研发总院试制部数控班组
凭着一股韧劲,他的技艺不断提升
" 当时可没想过有一天能成为劳模、工匠
更没想过能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
十余年里
他先后荣获 60 余项荣誉
完成 30 多项国家级、集团级
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
累计攻克 170 余项技术难题
节创价值 4000 余万元
作为第四代中国一汽工匠中的佼佼者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杨永修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累计培训 2500 多人次
走入中央党校、多个企业和院校作宣讲 40 余场
覆盖职工和学生近两万人
激发更多一线技能工人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动能
杨永修肩负国家使命与担当
未来
将继续和团队在长春这片热土
为建设制造强国共奋斗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