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下称 " 小巨人 " 企业)名单出炉,陕西 37 家企业入围,累计 243 家,全国占比 1.52%,排名第 18 位。
区域经济竞争力及成长性如何," 小巨人 " 企业数量是观测指标之一。譬如,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 小巨人 " 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但疑惑的是,2023 年 GDP 总量排在陕西之后的辽宁、江西," 小巨人 " 企业数量分别是 363 家、315 家,排名全国第 14 位、16 位,领先陕西。
"陕西‘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低于 GDP 排名,与其市场主体结构有关。"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洁分析," 从公示的‘小巨人’企业类型及性质来看,主营领域聚焦在制造业,且民营企业居多。而陕西的市场主体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即国企体量大,小微企业数量大,中等规模企业偏少,同时陕西民营经济实力相较江西等省份也不算突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秦创原效应正在凸显,陕西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今保持年均 30% 以上的增速,位列全国前十。张洁指出,"‘初级选手’暴增,或将成为陕西‘小巨人’快速赶超的关键变量。"
01
陕西比江西少 72 家
据《证券日报》报道,2023 年,北交所新增的 77 家上市公司中,43 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占比 55.8%。
陕西也呈现出同样特征,2022 年至今,陕西上市的 14 家企业中,7 家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占比达到 50%。
此次陕西入围的 37 家 " 小巨人 " 企业里,有 16 家入选陕西省 2024 年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洁表示," ‘小巨人’企业在营收额和研发投入上,有一定要求,这和公司上市指标有些类似,所以培育此类企业,可增加区域后备上市公司数量,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不过,从数据对比来看,陕西并不是很理想。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工信厅;企查查
全国前六批累计公示企业数为 15970 家,其中,江苏 2219 家、广东 2100 家、浙江 1862 家,三省遥遥领先,呈现出断层优势。
陕西 243 家,占比 1.52%,排名第 18 位,山西紧随其后,以 174 家排名 19。
陕西虽然在西北五省领先,但对比国内与其经济体量相当的省份,陕西落后了不少。
如在 2023 年 GDP 排名中,陕西在 14 位次,江西以 15 位紧跟其后;甚至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 2024》报告显示,陕西 71.12 分,排名第 10;江西 60.27 分,排名第 16。
如此情况下,江西却以 " 小巨人 " 企业总数 315 家的成绩领先陕西 72 家,甚至比陕西一年增长的数量还多。
另一个趋势是,陕西此批新增 37 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与过去三年的 60 家、52 家、40 家相比有明显下降。
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第六批 " 小巨人 " 企业公示数量 3012 家,比第五批的 3673 家减少 661 家,大部分省市立项数量,较前批次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02
民营经济不强是关键
陕西大搞科创,为何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成绩如此不理想呢?
据《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认定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明确指出,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包括经营状况(营收总额、负债率)、创新能力(研发费用占比)等,其中,第一条指标就明确规定: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 3 年以上。
张洁表示," ‘小巨人’的申报标准是一样的,各地的数量之所以有差异,和区域的产业基础、民营经济实力等因素相关。"
从全国获批的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比达到 63.19%。
对比陕西与江西来看,企查查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28 日,陕西共有 6083848 家企业,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 95.88%;同期,江西为 4886004 家,中小微企业占比 95.04%。
尤其对比成立 3 年以上且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微企业,江西为 224805 家占比 4.60%,而陕西 141290 家,占比只是 2.32%,江西整整多出 2 个百分点。
在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的比赛中,仅 "3 年以上 " 这一标准,江西比陕西多了 8 万个机会。
铜川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梁磊告诉镐媒体 · 镐京笔记," 获批‘小巨人’企业,对后续企业融资、招投标等都是加分项,公司刚成立两年多,还不具备相应资格,但是一直在积极准备。"
另外,民营经济实力也影响着 " 小巨人 " 企业的数量,从已获批的企业来看,民营企业占比高达 81.94%。
如 2023 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 19711.1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61.2%;同年,陕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17057.17 亿元,占全省 GDP 的比重为 50.5%。
陕西 GDP 虽高于江西,但非公经济增加值却比江西少 2653.93 亿元。
这也侧面印证,陕西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的数量少,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关。
03
" 初级选手 " 数量领先
陕西的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虽然不多,但潜力还是不错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被视为 " 小巨人 " 企业的初级选手,陕西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023 年,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18 万家,且多年保持年均 30% 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 25% 全国平均增速。
就全国排名来看,陕西位居第九,四川、河北、江西、福建等省,虽然 " 小巨人 " 企业数量上高出陕西不少,但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却被陕西甩在身后。
这也意味着,在 " 小巨人 " 企业培育上,陕西的基础盘更具优势,接下来就是政策支持、产业生态的培育,让这些企业快速朝着 " 小巨人 " 企业目标发展。
陕西对 " 小巨人 " 企业的培育支持,也是不遗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 3 月 30 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次年 3 月,陕西在全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 三项改革 " 试点,一批科创企业随之诞生。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陕西 2.5 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1572 家。
从数据可以看出,秦创原为陕西带来了一些后续的潜在力量,但因为上述《标准》里提及,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 3 年以上,接下来几年陕西 " 小巨人 " 企业数量或有所变化。
事实上,有发展势头很好的科创企业正在等待一个机会,比如,秦创原科转企业之一的铜川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营收等方面颇具力度,但公司负责人梁磊表示," 公司刚成立两年多,还不具备相应资格。"
与此同时,新一轮秦创原 " 三年行动 " 计划之下,陕西正推进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 " 揭榜挂帅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等,为 " 小巨人 " 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
在基础盘优势上,做出更大的增量,对陕西而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来源 / 镐京笔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