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管
" 银发 " 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 一老一小 ",一头连着 " 夕阳 "、一头连着 " 朝阳 ",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西固区西柳沟街道上坎社区聚焦老人和孩子所需、所求、所盼,打造爱心 "365" 服务品牌,即构建 365 天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爱心门铃、港湾、义诊、巡逻、家政五大行动,为 " 一老一小 " 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品质化的服务项目。
聚焦 " 银发 " 需求
多元服务激发自治活力
每一天,西固区西柳沟街道上坎社区银龄文化中心都热闹不已,这边下棋的、那边打球的 …… 时不时响起的掌声、喝彩声和欢笑声的背后,映射着社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上坎社区聚集银发力量,聚焦老年人群体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银龄文化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打通为老服务的 " 最后一公里 "。
化工街小区是老旧小区,小区内多为老年人。为鼓励引导辖区内更多尚有余力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上坎社区切实打造 " 银龄 " 治理共同体,积极探索打造 " 老书记工作室 " 平台,聘请 5 名经验丰富的辖区内退休老党员为工作室成员,发挥 " 银龄 " 先锋的专业所长,以 " 传帮带教 " 的链条式模式,实现退休不退岗,协助社区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困难事。
老书记们长期居住在小区,对辖区情况熟悉,他们奔走于辖区各处,以安全、方便、不扰民、不破坏绿植为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安装 20 套健身器材,给辖区老年人创造了活动空间,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今年 60 多岁的段师傅退休后凭着对音乐的热爱,组建了一支 50 余人的艺术队。回想起艺术队成立、发展的经历,段师傅感慨道,最初只是把一群喜欢音乐的朋友聚在一起,随着队伍逐渐扩大,才有了现在的准专业化、成规模的艺术队。
上坎社区有效激发 " 银龄 " 群体的自治活力,让老年人老有所为,逐步让社区治理从 " 独角戏 " 走向 " 大合唱 ",从 " 管我的事 " 变为 " 我管的事 ",真正让老年人与社区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锚定居民关切
呵护青少年快乐成长
"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正当为暑假看护孩子发愁时,社区的公益带娃项目给我解决了大问题,孩子快乐,家长安心,真的很好。" 家住上坎社区的徐丽萍说起社区开展的爱心托管活动时,竖起了大拇指。
为解决暑假孩子看护难问题,上坎社区以多功能活动室为主体阵地,采取 " 作业辅导 + 习惯训练 + 兴趣培养 " 的形式,除了指导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外,还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才艺兴趣培养、时间管理等各类兴趣课程,引导孩子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拓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探索自我潜能、增强时间管理能力,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和实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
不仅如此,社区还与西固区民政局、西固区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了 "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种下快乐的种子 " 亲子活动,通过亲子协作、模拟场景等形式,让家长们认识到尊重孩子个性的重要性,学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心理志愿者讲师从中发现,亲子之间少了一些指责,多了一些包容,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搭建共融平台
构筑幸福和谐新社区
" 我们将‘一老一小’服务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不定期开展戏曲、手工、朗诵、义诊、走访、安全讲座、心理健康等活动,让老人和孩子有乐可寻,有地可去,构筑幸福和谐新社区。" 上坎社区党委书记史晓龙说。
史晓龙表示,为搭建老少共融平台,社区充分利用读者小站与孔子学堂,精心营造跨越年龄界限的学习交流空间。在这里,辖区内的老人、家长与孩子齐聚一堂,通过共读经典、共享知识、共学技能,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社区定期举办亲子阅读会、好书分享会等活动,让阅读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促进知识传承与文化交流。同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和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独居空巢、行动不便、家境贫困等老年特殊群体,以及留守、孤困儿童不定期开展走访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开展政策宣讲、卫生清洁、意见搜集等多元化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知识宣讲、悉心照看等服务,着力打造平时有问候、生活有服务、困难有帮助的邻里互助敬老爱小服务。
◆记者手记
" 一老一小 " 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所在。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口出生率下降,关爱 " 一老一小 " 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只有找准 " 小切口 ",凝聚 " 大智慧 ",才能让更多家庭轻装前行。
上坎社区聚焦老人和孩子所需、所求、所盼,构建 365 天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实现了老有所为、幼有所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