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泰安 2024-10-17
有速度更有“温度”——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抢救1例窒息昏迷患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最泰安讯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接诊了一位 65 岁的老年患者,老人在吃饭时不小心将食物呛入气道后昏迷不醒约 2 小时,由 120 急救紧急转入抢救室。入院时患者已意识丧失,口唇及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接诊医护见状立即汇报主任魏传义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医护团队为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测量血氧饱和度 60%,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经验丰富的副护士长张玉涛立即准备持物钳、喉镜、简易呼吸气囊、压舌板、气管插管等。患者呼吸微弱无力,心率降至 46 次 / 分。

医护团队反应迅速,立即为患者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医护团队通力协作,终于在患者气道内取出一块饭团,使用喉镜仔细查看后又通过负压吸引清理了呼吸道中的食物残渣,急诊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刘光河指挥为患者迅速进行了气管插管,张玉涛配合清理呼吸道并为患者连接有创呼吸机通气,应用抢救药物。紧急抢救 30 分钟后,患者虽未苏醒,但暂时无生命危象。

" 孟主任,呼吸机送气困难!"

" 应该是仍有食物残渣阻塞了气道,马上用纤维支气管镜!" 副主任孟波打开纤维支气管镜,在医生张月的协助下,为患者吸出大量粘稠痰液和小块状食物,反复进行肺泡灌洗,呼吸机可以正常进行工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升至 99%。随后,进行 CT 检查后,确认再无明显异物,大家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经过全力抢救,患者呼吸逐渐平稳,最终清醒后逐渐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急诊综合病房康复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以敏锐的判断能力、娴熟的抢救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优秀的团队精神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为患者早期康复创造了必要条件,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 100000 人死于异物误吸造成的窒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和老人。当异物掉入气道阻塞人的呼吸时,人体会很快缺氧,而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度极低,如果完全缺氧超过 4 分钟,脑细胞就开始大量死亡,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救护车赶到时往往早就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窒息急救方法仍然是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急救法。在发生意外时,一定要抓住急救 " 黄金 4 分钟 ",越早对窒息患者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获救机会就越大。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 " 生命的拥抱 ",又名 " 海氏急救法 " 及 " 腹部冲击法 ",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于 1974 年在临床诊疗中发明的,他被誉为 " 世界上挽救生命最多的人 "。其方法原理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从而冲出异物。

如何实施海姆立克急救?

根据不同情况,具体来说,患者清醒时:站在窒息者身后,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窒息者的肚脐与剑突之间(肚脐上方柔软的位置),另一手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异物吐出。患者昏迷时:窒息者仰平卧,施救者两脚左右分开跪于窒息者臀部两侧,一手置于另一手上,下面的手掌以掌根按压肚脐与剑突之间,快速用力冲击压迫窒息者的腹部,重复直至异物排出。如果窒息者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刻给予心脏复苏术。自救:如果成年人窒息,而身边没有人可以帮助,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挤压腹部,或用椅背等钝角物件快速挤压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记者 : 于冰冰

通讯员 : 张妙娴

相关标签

窒息 康复 纤维 ct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