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4-10-18
水城区蟠龙镇院坝村:突出“三个找准” 全力抓好整顿提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进一步推动院坝村自身发展,逐步解决在 " 队伍建设、服务群众、产业发展 " 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彻底扭转作为后进村的现状,实现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目标,院坝村突出 " 三个找准 ",明确整顿提升方向,推动村级建设全面提升。

一、找准队伍建设差距,提升工作质效。院坝村坚持 " 一好三强 " 标准,建强村组织战斗堡垒。一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院坝村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 " 双好双强 ",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村 " 两委 " 班子。坚持干中选、选中干,真正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发现出来、任用起来。为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不胜任村干部 2 名,镇党委副书记任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 " 头雁效应 "。储备优秀后备人才 8 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力量。院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贵州省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党组织每一项工作中,当好参谋与助手,切实发挥帮扶作用。中国科学院派驻驻村第一书记郑昱君,依托中国科学院优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引进资金项目,补齐村居基础设施短板,巩固产业发展业态,为院坝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蟠龙镇选派驻村干部王加艳帮助村支 " 两委 " 成立了院坝村乡村振兴 " 筹备委员会 "、红白理事会等,带领村组干部调解邻里矛盾 300 余件,家庭矛盾 150 余件。为解决院坝村禽畜粪污和生活污水问题手绘禽畜粪污分布图,驻村工作队向上级单位争取资金 400 余万元整治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规范落实组织制度。从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入手,常态化规范化落实 " 三会一课 " 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支部书记专题学习 2 次,提升党务工作质量;每月集中开展一次警示教育,通报学习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围绕党员发展高质量要求,从政治觉悟高、能力强、群众基层好的年轻人中发展党员,今年以来,按期转正 2 名,确定发展对象 3 名,培养积极分子 2 名。

二、找准产业转型方向,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助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院坝村党委与中科院水城定点帮扶党支部结对联建共建,扎实凝聚力量,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科技助力强产业。借助中科院科技资源,邀请多名专家对茶叶、猕猴桃、马铃薯、食用菌、魔芋、黄精等产业开展 6 次示范种植和技术培训指导,覆盖农户 120 余人,帮助形成蜂糖李 2000 亩、茶叶 1800 余亩、烤烟 800 余亩、猕猴桃 500 余亩、玛瑙红樱桃 500 亩产业布局。利用中科院结对帮扶资金 100 余万元投资建设茶厂,年产干茶约 8 吨,带动 382 户 1361 人增产增收,其中脱贫户 73 户 270 人。成功建设富硒茶种植试验基地,开展优质茶苗替换示范种植,打造 10 亩福鼎大毫标准化茶园,擦亮富硒茶品牌名片。二是示范带动促发展。示范种植 30 亩马铃薯高产品种 " 合作 88",通过培训革新农民关于 " 晚疫病不是病 " 的传统观念,促成马铃薯亩产 3000 余斤。发展魔芋产业 50 余亩,开展魔芋管护技术培训,以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订单式保底收购,同步解决病害防控和销售问题。探索全链条式科技帮扶模式,委托合作社运营,林下示范种植中药材黄精 20 亩和建设羊肚菌示范种植大棚 3 个,加强农民培训种植管护技术。三是电商平台拓销路。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形成惠农网、抖音、微店等多平台发展模式,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目前,共销售特色农产品 4 万余斤,有效推动院坝面条、猕猴桃、樱桃、店盘春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 " 小生产,大市场 "。在中科院工会平台开设店铺——水城农特产优选,建设电商助农直播间,助力魔芋和羊肚菌等农特产品销售。

三、找准服务群众切口,优化基层治理。结合农村发展变化实际,院坝村党委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一是 " 小积分 " 推善治。强化支部引领、党员联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在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领域引领示范作用,借助中科院帮扶经费,建设 " 幸福积分兑换屋 ",推行 " 积分制 ",按标准进行积分登记、兑换物品 500 余人次,按季度评选优秀村干部、志愿者颁发流动锦旗。二是 " 微机制 " 聚合力 ‌。结合乡村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村党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公益事业委员会等制度,形成 " 共商、共建、共享、共管 " 治理模式。如,在村党委的支持号召下,聚拢寨老乡贤,成立院坝村公益事业建设筹备委员会,募集资金 62.5 万元,其中中科院提供了 7 万元帮扶资金,修建活动广场,为群众创造出娱乐、休闲、锻炼的舒适环境。三是 " 短视频 " 传新风。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打造政策宣讲、乡风文明系列短视频—— " 院坝说 ",宣传惠民政策。目前,已拍摄播出 7 期,累计播放量达 7 万余人次。

来源 水城组工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村干部 中国科学院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