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2 日
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24 年学术年会上
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荣获
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捧回詹天佑奖金像
这是本届颁奖大会上
省内唯一获奖的轨道交通工程类项目
至此
无锡地铁以轨道交通工程类项目
捧回城建类
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鲁班奖、詹天佑奖
" 三大奖 "
为无锡城市轨道交通事业
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创新大奖,是以弘扬科技创新精神,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为宗旨的奖项。
此次无锡地铁捧回詹天佑奖金像,不仅彰显了地铁 3 号线一期在科技创新领域受到的高度认可,也全面肯定了无锡地铁在规划布局、设计创意、施工技艺及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上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丰硕成果。
「 线路简介 」
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是无锡轨道交通长期规划 "8 线 5S" 中的一条骨干线路,与无锡地铁线网中已建、在建的各条线路均形成换乘,开启了无锡地铁 " 米 " 字型网络化运营新时代。
该线巩固了我市作为长三角区域北翼中心城市地位,构建了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实现了无锡北靠常州、南接苏州的目标和地区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促进苏锡常都市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支援了长江经济带沿线重点地区城市的发展。
追求卓越
匠心打造每一站
自规划之初,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就确立了争创 " 詹天佑奖 " 的宏伟目标。
建设团队将工程创优的理念贯穿于线路规划、设计理念、施工管控、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流程中,力求打造一条高品质、高标准的轨道交通线路。
▲无锡地铁 3 号线盛岸站
在无锡硕放机场站,无锡地铁建设团队考虑远期穿越机场条件及现状航站楼和规划航站楼情况,硕放机场站无法直接与航站楼联通,本着 " 以人为本 " 的建设理念,通过研究决定通过下沉广场与机场航站楼室外平台无缝对接的方案,建设造型新颖美观、现代感强的室内换乘通道。
▲硕放车辆基地上盖一体化设计
在无锡火车站,采用地铁与国铁站专用的免安检换乘通道,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同步、无缝换乘。
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地铁车站与周边公共环境的割裂,通过整合各类基础设施资料,平衡各地面元素,寻找融合的最优解。
在北栅口站出入口处,通过研究周边的造型和颜色,完美地将其融入周边环境中,充分展示了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共生,为低碳地铁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保护中开发
轨交与城市融合发展
作为串联无锡城市各个板块,实现无锡水陆空交通联动的线路,3 号线一期工程穿越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复杂障碍物、高铁线路群等。
针对工程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严、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等难题,无锡地铁汇集了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骨干中央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持续研发,共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面对困难,无锡地铁建设团队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与运用能力,首创太湖水系、断裂带复杂地层盾构智能掘进成套技术。
其中,以解决深埋隧道盾构有限空间始发超近距下穿既有线施工为核心突破点,形成了 " 冻结 + 短钢套筒 " 始发施工双控技术。同时,还自主研发了盾构掘进参数实时稳定精准感知安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建立了盾构掘进参数实时稳定精准感知方法。
此外,承压富水复杂地层盾构智能掘进成套技术的应用,使得 3 号线一期工程成功穿越 60 栋弄堂建筑、20 条河流、26 座市政桥隧,古运河 " 天关 " 黄埠墩零沉降,完好保护了运河及沿线古迹风貌,斜穿铁路线 13 股、170 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高浪东路站至周泾巷站区间,传统的冷冻法联络通道施工不能满足富水软弱地层的施工要求,无锡地铁首创使用了顶管法来应对富水软弱地层,发明了高功率密度模块化整机系统,结合施工特点利用集支撑、掘进、拼装于一体的全套顶管装备实现一次成型,替代冷冻法有效克服富水地层、河流及建构筑物下联络通道工期长、风险大等难点,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顶管法联络通道管节参数图
此外,无锡地铁首次采用二次结构预制构件标准化划分方法,将轨顶风道、站台板、楼梯板等设计成装配式全预制构件。通过 Midas FEA 软件对不同条件下装配式轨顶风道进行模拟,通过专业软件的施工分析,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地铁车站的二次结构施工工艺。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与效率,还实现了降本增效,大幅提升地下工程施工的工业化程度和绿色施工水平。
▲轨顶风道完工图片
智慧建设
轨交绿色出行更贴心
在智慧城轨建设方面,无锡地铁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构建了智慧城轨车站柔性感知与智能管控系统为智慧车站平台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发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创新研发无线覆盖网络系统技术,解决了多运营商、多系统覆盖互相干扰的问题,信号抗干扰性提高了 35%;通过打造城轨易行平台,通过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异地互认、乘车码授权、交易转接以及异地票款实时结算等功能,实现了与各个城市地铁互联网票务平台的统一接入。
▲智慧车站平台
此外,无锡地铁还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探明不同工况下地铁上盖建筑振动响应强度,将非线性浮置板轨道系统、静音钢轨、三维隔振功能支座及隧道壁减振等功能应用在建设过程中。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将幸福停车场的环境噪声降至 35 分贝以下,实现了地铁运行与周边环境的耦合共生。这些环环相扣的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无锡地铁的智能化水平,更让市民朋友切身感受到了无锡地铁带来的 " 安全感 "" 便捷感 "" 舒适感 "。
▲新梅车辆段
满载荣誉
成果丰硕
无锡地铁 3 号线迎来高光时刻
经过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先后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 " 鲁班奖 " 等优质工程奖 6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奖 14 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6 项,省级工法 15 项,行业及国家规范 9 部,优秀 QC 成果 28 项," 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12 项,中国安装之星 2 项,授权发明专利 21 项,实用新型专利 82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经权威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无锡地铁将继续发扬 " 四敢 " 担当作为的精神,坚定 " 建一流地铁 " 的决心与信心,以荣获城建 " 大满贯 " 为契机,精进工程管理水平,加快技术革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再掀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新热潮,为无锡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贡献更多锡铁力量。
(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