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4-10-24
再刷新!437.1公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4 日,贵州绥阳双河洞第 23 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双河洞景区举行,揭晓本次科学考察成果。

2024 年联合科考成果显示,目前双河洞共有 115 个洞口相连通,长度刷新至 437.1 公里,纵深维持在 912 米,仍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古生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期间,陆续在双河溶洞群的根洞、金竹林湾风洞、陈华塘水洞和大路坎消坑等共计发现大熊猫化石 6 具(其中:本次科考期间新发现大熊猫化石 2 具),以及中华鬣羚、苏门答腊犀等大量有蹄类动物化石材料。

▲贵州绥阳双河洞第 23 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贤琴摄

贵州省洞穴协会副秘书长周文龙和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大使、世界第三长洞双河溶洞首席科考官让 · 波塔西联合发布联合科考最新数据及成果,绥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江继义主持发布会。绥阳县政府党组成员、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风华镇党委书记王东,来自中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各国的 15 名洞穴专家等共同见证了本次科考成果发布。

部分参与双河洞第 23 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的中外专家合影 赵飞 摄

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双河洞已历经 22 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在多年的科考探测活动中,科考队发现了大量地质遗迹点以及许多古生物化石、洞穴生物,为洞穴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研究材料。随着探测进程的持续推进,双河溶洞群中部分未连通洞道相继并入双河洞系统,且规模体量不容忽视,成为近年来数据增长的主要贡献源,在中外科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河洞的长度一次次被刷新。

中外专家在皮硝洞考察 赵飞 摄

双河洞洞穴系统拥有相当规模的奇特地质景观,洞内结构复杂,水洞、旱洞并存,洞洞相连,尤其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系统、世界面积最大的天青石洞穴,被誉为 " 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

中外专家在皮硝洞考察 赵飞 摄

下一步,绥阳县将紧扣 " 洞林秘境 · 翡翠山水 · 诗画绥阳 " 定位,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在保护中持续推进双河洞的建设和发展,有力推动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持续推进以双河溶洞为核心 IP 的 " 十二背后洞穴旅居 " 旅游生态圈建设,着力构建 " 一环两核三极 " 旅游区域布局,全力打造 " 北纬 28° 的翡翠 " 世界级旅游景区。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