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非遗之美,传承蜡染之魂
贵阳一所学校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遗蜡染
师生带着作品亮相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多次在中国 - 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展出
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在相关比赛中荣获教育部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了解该校的 " 巧手染坊 "~
一抹蓝 染出东方本色
探秘蜡染之美,追寻非遗传承
步入 " 巧手染坊 " 可以看到
同学们正用铅笔在白布上
轻轻地勾勒出花鸟鱼虫等
自己喜爱的图案轮廓
随后,在老师指导下
将蜂蜡和石蜡按比例混合
用火炉加热至蜡液融化
完成后,同学们拿起蜡刀
点蜡、贴蜡、刮蜡
画蜡、抹蜡、补蜡
……
他们熟练运用多种技巧绘制蜡染
一勾一划间,图案逐渐明晰
紧接着,同学们将绘制好的布料
放入预先调制的植物染缸中浸染
他们时刻关注着布料染色情况
不时用木棍搅拌确保染色均匀
" 刚开始出来的颜色是绿色,
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为蓝色,
这就是植物染料的特别之处,
东方之美近在眼前!"
学生陈梓萱捞出浸染好的布料后
一边展示作品一边兴奋地说
据介绍,蜡染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
需要从板蓝根、酸汤杆、土蒿
以及魔芋果等植物中提取
对自然色彩的提取和运用
承载着贵州先人的智慧
寻溯千年制作工艺
是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一条心 师生传承非遗
以布为纸,以蜡为媒,以蓝为墨
贵州蜡染描绘了民族发展历史
承载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审美
2014 年,该校将蜡染引入
美术课堂和社团活动中
让同学们系统地学习蜡染技艺
经过几年发展逐渐取得成绩
学校成立了 " 巧手染坊 " 蜡染工作坊
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
不断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艺术
以及对家乡非遗文化的热爱
" 巧手染坊 " 内
同学们将染色完成好的布料
放到热水中进行高温脱蜡
随后再用清水冲洗、晾晒
蜡质褪化后图案逐渐显现出来
至简之色在同学们的手笔下
慢慢开出了繁盛之花
整个制作过程中
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心用情完成每一幅作品
以精美的蜡染作品传情达意
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
展现出他们对蜡染艺术的热爱
该校五年级学生张惜颜表示
" 以前我做事总是毛毛躁躁的,
学习蜡染让我学会静下心来,
也让我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机会
去学习、去体验这些传统手艺!"
一群人 解锁发展 " 密码 "
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
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
都有独具特色的东方韵味
该校师生解码蜡染的奥秘
为非遗的延续与创新出力
" 巧手染坊 " 内整齐摆放着
师生自制的可爱挂件、帆布袋
和文化衫、儿童画等蜡染作品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
同学们在蜡染艺术的世界中畅游
与千年非遗跨越时空进行对话
学校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进校
带领学生从生活的各方面体验传统技艺
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挖掘传承内涵,开发社团活动
使得蜡染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
2022 年," 巧手染坊 " 被授予
" 观山湖区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
染坊负责人葛晓明表示
这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的平台
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桥梁
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
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巧手染坊 " 里的这抹蓝色
是该校学生的青春底色
每位同学完成作品后
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他们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
也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同学们纷纷表示
未来还将继续担任好
贵州蜡染 " 小传承人 " 的角色
将贵州非遗展示到国内外舞台
少年们,真棒!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