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10-30
【今西安】马拉松40年,你跑明白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3 日上午 7 时 30 分,2024 年西安马拉松将在南门开跑。据统计,今年共有 204082 人报名西马,人数再度刷新历史纪录,比去年多了 6 万人,跟 2017 年首届西马相比,更是翻了整整 10 倍。

8 年间,西安自 2017 年首登马拉松舞台就拿下中国田径协会 " 最美赛道特色赛事 "、" 铜牌赛事 " 起,一步一个脚印,2018 年获得 " 银牌赛事 ",2019 年升级为 " 金牌赛事 "、2021 年被世界田联授予 " 精英标牌赛事 "...... 如今的西马,已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赛之一,在世界 " 跑友 " 圈子中也小有名气,已成为西安的一张 " 城市名片 "。

▲ 2024 西马线路图(图:网络)

从 1981 年 9 月 27 日天安门广场的一声枪响开始,城市马拉松在中国已经有了四十余年的历史。从起初的应者寥寥到如今的遍地开花,马拉松在国内的发展,正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中国城市的进化的直接反映。

1

时间回到 1981 年,这一年是辛亥革命 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60 周年,同时也是积弱百年的中国体育一飞冲天的一年。

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袁伟民执教、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以 7 战全胜的战绩横扫群雄,成为中国三大球史上首个世界冠军,也开启了世界大赛五连冠的伟业;

同年南斯拉夫举办的第 36 届世乒赛,中国队一举包揽了全部 7 项冠军和 5 个单项亚军,震惊了世界乒坛," 国球 " 的威名迅速传遍全球。

▲ 1981 年北京马拉松的宣传招牌(图:网络)

" 东亚病夫 " 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体育成为人民情绪的一针强心剂,很快有人趁热打铁,向国家体委进言,在北京举办一项国际级的体育赛事,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不光体育运动行,举办世界大赛也很行。

理想很丰满,但在当时仍处在百废待兴状态下的中国,主办重大体育赛事不是说干马上就能干的。经过慎重的讨论和调研之后,国家体委选定了马拉松来试水,当年 5 月,承办任务被交到了中国体育服务公司的手上。

当时的 " 中体服 ",只是隶属于国家体委国际司下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能为外籍选手的邀请和接待工作,与负责技术服务的中国田径协会结成工作伙伴。就结果而言,北马这份 " 答卷 ",中体服完成得相当出色。1981 年 9 月 27 日,首届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赛道上的 85 名各国跑手与场下的数十万北京市民共同见证了中国城市马拉松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北马一战奠定其江湖地位,龙登九五之尊的 " 国马 " 宝座、成为中国跑圈明珠的同时,作为幕后推手的中体服也白日飞升,其地位数年间一涨再涨,最后竟然被破例提拔到了国家体委直属部门,与原先的上级国际司平起平坐。

▲ 1981 年首届北京马拉松现场(图:网络)

借着北京皇城根下的 " 帝都 " 效应,马拉松这个在彼时的大部分国人眼中还是 " 阳春白雪 " 的运动乘风而起,开始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1987 年,杭州马拉松和大连马拉松在一南一北相继诞生,后者更是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 " 认证 ",可谓根正苗红。

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 " 先驱者 "、" 国马 " 的北马,却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2

北马的风光,离不开隔海相望的日本的支持,首届北马的最大赞助商三得利公司就是日本企业,北马开跑时,三得利公司董事长佐治敬三发表了致辞,并在赛后向获得冠军的瑞典选手颁发了奖杯。

▲ 1981 年北马日本三得利公司董事长

佐治敬三的致辞(图:网易)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日本却陷入了经济大衰退的泥潭,自顾不暇的日企们没有心思再去管万里之外的北马,失去了最大金主的北马也跌落神坛,从众星捧月渐渐变得爹不疼娘不爱,直到 1993 年被甩给了国家体委下属的另一家公司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

北马在中体旅的手上仍然是不温不火,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其他城市入局分蛋糕的野心。

上世纪 90 年代的上海,尚未稳固 " 中国最大城市 " 的地位," 魔都 " 的品牌也还没打响,但当时 " 政治文化首都北京,经济首都上海 " 的格局已经得到了主流舆论界的初步认同,京沪进入了捏着鼻子较劲儿的节奏,双方秉承一个理念:你没有的我要有,你有的我要更好。

因此," 沪爷 " 们并不在意当时北马的日子过得风雨飘摇,他们只认准一点:北京有马拉松,所以上海也必须得有。

1996 年 9 月 28 日,首届北马开跑的整整 15 年后,首届上马以 "96 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 " 的名号鸣枪。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上马玩得风生水起,已经开发出了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足以与北马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甚至抢在北马之前成为了中国的首个 " 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 ",得到了与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及东京马拉松等世界顶尖马拉松赛事相提并论的资格。" 北马就是占了举办早的便宜 "、" 上马才应该是真正的国马 " 成了广大上海人的共识。

▲ 2024 年 10 月 9 日上海马拉松正式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图:澎湃新闻)

上马春风得意,北马却被中体服和中体旅接力玩成了一个 " 烫手山芋 ",直到 1998 年,才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3

1998 年,国家体委退出历史舞台,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田径管理中心。同年,一家名为 " 长城国际体育传播有限公司 " 的企业接手北马,成为北马新任话事人。

▲牛立新(左)与唐 · 金(图:网络)

长城国际的法人牛立新,是体委大院子弟,凭借这一身份,他跟当时的田管中心领导搭上了话。于是在得到田管中心盖章的情况下,牛老板开始了对北马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的北马所面临的最大尴尬就是人气低、没人报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北马的门槛太高,只对专业运动员开放。牛立新选择不耻下问,向上海的 " 全民马拉松 " 学习,宣布北马面向全社会开放,关门时间从原先的 3 小时延长至 5 小时,同时增设半马、10 公里和迷你马拉松等多个项目。这一操作立竿见影,98 北马的报名人数瞬间激增至近两万人。当时的媒体在报道时,连呼 " 新的马拉松时代到来了 "。

2002 年,体育营销大鳄八方环球接过了长城国际的衣钵,与北马签约八年,在悬崖边上挣扎了近十年的北马,终于站稳了脚跟,并进入野蛮生长期。

牛立新于 2015 年去世,晚年的他一直深陷与美国著名拳击经纪人唐 · 金之间的官司纠纷中,让他在民间遭受了不少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北马,他是第一功臣,说是 " 恩同再造 " 毫不为过。如今运营得红红火火的高度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城市马拉松,都是以牛立新改革后的北马为蓝本 " 抄作业 " 的。

▲首届北马的奖牌(图:网络)

长城国际首开风气,八方环球发扬光大,中国城市马拉松的市场运作模式就此定型。有了北马这个绝佳的范本,城市马拉松迅速开始在国内主要城市蔓延开来。

2003 年,首届厦门马拉松举办,这是海峡两岸实现 " 大三通 " 之后的首届马拉松赛,台湾同胞首次出现在大陆的马拉松赛场上。之后,扬州、郑开、东营三大大马拉松相继横空出世,截至 2008 年," 城市马拉松俱乐部 " 已有了 8 位成员。有人呼吁:东(上海)南(厦门)北(大连)中(北京)都齐活了,什么时候再来个 " 西 ",就能和牌了。

西安曾经对填补这个 " 西 " 的空白产生过想法,但最后率先破冰的却是隔壁的重庆。

4

2009 年,首届重马以 " 南滨路万人健步走活动 " 这个有些中二的名号入局,成为城市马拉松中的一员。这一年也被认为是继 1981 年和 1998 年之后中国马拉松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挤入马拉松这片蓝海。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图:网络)

短短几年时间里,国内拥有自己马拉松的城市数量翻了几番,其中既有广州、成都、武汉这样的主流城市,也有无锡、潍坊、张家界这些三四线的小城,甚至连杨凌都有了正儿八经的全马,商洛、安康、咸阳、大荔、彬县等地也都举办过半马,西安却始终沉寂得有些格格不入。

西安并不是没有自己的 " 马拉松 ",问世于 1993 年的城墙国际马拉松也算得上历史悠久,还有着 " 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 的光环。但是说破天,全程只有不到 14 公里的城墙,在专业跑友眼中并没有被称 " 马拉松 " 的资格,只能算是个长跑竞赛而已。城墙马拉松也没有被列入中国田协正式注册的全国马拉松赛事名单。

直到 2017 年 10 月 28 日,首届 " 西马 " 在永宁门鸣枪开跑,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2 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西安才终于进入了 " 马拉松时间 "。

▲ 2023 年西安国际马拉松现场(图:网络)

如今,中国的城市马拉松已经走过了整整 43 个年头,西马也度过了它的 8 岁生日。这 8 年间,西马的质量、评价再到江湖地位,一直在稳步上升。虽然起步晚了些,但该有的都已经有了或者即将有,如果硬要说西马还有什么缺憾,无非也就只是集中在开跑那天 " 交通不方便 " 的几句吐槽而已。

Facebook 的 CEO 马克 · 扎克伯格曾说过一句话:" 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停止,学习和奔跑。" 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座城市,亦是如此。

相关标签

马拉松 体育 中国人 北京 日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