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六年来,科创板有力地支持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成为 " 硬科技 " 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创新成果还竞相涌现。
截至 2024 年 11 月 5 日,科创板上市的 577 家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IPO 募集资金 9142 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 1623 亿元,合计超万亿元。受益于科创板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已有 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 家红筹企业、20 家第五套标准企业等特殊类型企业上市。
从行业分布看,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 115 家,汇聚了中芯国际(688981)、中微公司(688012)、沪硅产业(688126)等行业龙头,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 111 家,重点介入肿瘤、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治疗领域,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均初具规模。另有一批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35 家企业排名全球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以 2019 年为基数,近 4 年科创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23% 和 24%,居 A 股各板块之首。2024 年三季报显示,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有 12 家企业净利润为正,17 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 10 亿元。截至 2024 年 10 月,全部 20 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均有产品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请,其中艾力斯(688578)等 4 家公司营收突破 10 亿元,14 家突破 1 亿元。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 年科创板研发投入首次突破 1 千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1039 亿元,同比增长 7%,为同期归母净利 67 润的两倍多。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均在 10% 以上的高位,持续领先 A 股各板块。
此外,351 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名录,60 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 " 单项冠军 " 示范企业,51 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 " 单项冠军 " 产品,合计(去重后 384 家)占板块公司总数的 67%。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科创板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凸显。截至目前,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 11 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 200 项。35 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
科创板公司密集推动产品出海
科创板公司产品出海加快。
截至 2023 年末,超七成公司实现境外销售,海外收入合计为 4055.01 亿元,占板块整体收入的三成。科创板近三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 16%,其中 138 家公司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专利走出去方面,10 家科创板药企将产品专利以 license-out 形式授权给境外医药企业,相关交易合计 18 笔,已披露的交易总额合计为 165 亿美元。标准走出去方面,澜起科技(688008)在内存接口芯片这一具有高准入门槛的领域牵头制定 DDR5 RCD 及 MDB 芯片国际标准。中国通号(688009)、时代电气(688187)、高铁电气(688285)、铁科轨道(688569)等公司助力中国高铁 " 出海 " 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建设,成为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的范例。
海外并购方面。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开展超过 20 起大型海外股权收购,通过整合先进技术、产品及渠道等关键资源,助力企业弯道超车。今年以来,跨市场收购集中出现,5 家科创板公司将并购目标瞄准英美、韩国等发达市场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核心资产。
拟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2024 年 1 月以来,科创板在 A 股各板块率先发起 " 提质增效重回报 " 专项行动,倡议板块公司从聚焦经营主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投资者回报、投资者沟通、公司治理、" 关键少数 " 责任六方面制定行动计划,464 家公司响应,板块覆盖面超八成。现金分红方面,开板至今,九成公司实施过现金分红,分红金额累计超过 1400 亿元,超七成公司在 2 个以上年度实施过现金分红。回购方面,六成公司上市后实施过股份回购,金额超过 350 亿元。2024 年以来,科创板超 200 家公司新发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超 200 亿元,创历史新高。
可持续发展践行情况方面,2019 至 2023 年度,全部科创板公司均在年度报告中披露 ESG 相关信息。各年度分别有 10 家、25 家、95 家、140 家、189 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ESG 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专项报告,占同期科创板公司的比例分别为 8%、9%、24%、26%、33%,披露数量和覆盖率逐年增长。其中,科创 50 指数样本公司基本做到披露全覆盖。
获得创投约 4500 亿元支持
在吸引人才方面,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累计创造逾 23 万个研发类就业岗位,超七成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机制。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 "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 风气,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 4500 亿元。
从投资端看,科创板已成为境内机构化、指数化程度最高的板块。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 6 万户,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四成,交易额占比近半。科创板已形成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指数数量已达 25 条。截至 10 月底,科创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 2900 亿元,较年初增长超 70%,其中科创 50 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 2200 亿元,较年初增长超 40%。科创 50ETF 产品规模达到 2100 亿元,是 A 股市场仅次于沪深 300ETF、中证 500 的指数产品。
约 600 人次 " 关键少数 " 收罚单
监管落实方面,设立以来,科创板共有约 600 人次 " 关键少数 " 收到过上交所的罚单,包括近 90 位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 " 一把手 "。科创板专设 " 上市第一课 " 培训课程,在新公司上市敲锣仪式结束后,第一时间为公司董监高讲解科创板规范运作要求。
压严压实 " 看门人 " 职责。约谈保荐代表人超 100 人次,推动科创板持续督导机构累计出具专项意见超两万份。首创中介机构履职自查表,督导持续督导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忠实勤勉履职尽责。各项自律监管措施共涉及保荐代表人、年审会计师 60 人次。
从严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行为。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因存在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于 2023 年 7 月被依规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公司。开板以来,累计发出定期报告审核问询函 330 余份,报送总对总线索 75 份。共作出公开认定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3 单、公开谴责 13 单、通报批评 40 单、监管警示 121 单和口头警示 216 单,做到每案必究、每罚必严。(记者 戚夜云)
来源 澎湃新闻
编辑 邓文盈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