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痛批 " 闭门造车 ",规矩究竟为谁而设?
近日,清华教授李稻葵对电动车新国标的批评引发热议。他直指新国标是 " 不骑车的人闭门造车 ",这一言论直击要害,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的规则,究竟是为老百姓服务,还是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
电动车新国标限速 25 公里每小时,看似为了安全,实则忽视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速度限制无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想象一下,在陡坡前因超速而断电的尴尬,在紧急情况下因速度限制而无法避让的危险,这些场景都让人不寒而栗。
更为讽刺的是,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往往与规则的使用者脱节。开豪车的专家制定电动自行车规则,就如同让不吃肉的人制定猪肉市场的规则,其结果必然是脱离实际,难以服众。这样的 " 闭门造车 ",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老百姓对规则产生抵触情绪。
再看湖北省人大代表徐志新为农民发声的事件,更是让人深感规则制定者的冷漠与无知。农民杀猪卖肉,本是自给自足的朴素生活,却因规则的限制而备受折腾。规则制定者是否真正考虑过农民的实际困难?是否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在制定规则时,必须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求。不要让规则成为高高在上的 " 空中楼阁 ",而是要让其成为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的有力工具。只有这样,我们的规则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来源:大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