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老伴是豪门》等多部作品播放量过亿,亲情类的《母爱无声》、家庭情感类的《半生夫妻终成陌路》、逆袭类的《团宠老妈惹不起》等受到中老年欢迎,近期,中老年题材成为短剧市场热点,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 男性也有少女心,只是没有告诉你。" 一句网友的评论,颇能代表中老年题材短剧男性受众多的状况,这一评论恰恰也表明,中老年观众的文化娱乐消费具有一定隐秘性。所以,当这一需求被批评或压制的时候,中老年观众并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会使这一需求消失,而是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生长。
据《2023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 2.96 亿,占总人口的 21.1%。一位短剧从业者表示:" 小朋友有迪士尼,年轻人有漫威和好莱坞,而老年人有什么呢?"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老年人拥有了自己的 " 网上世界 ",拥有了与年轻人一样上网的 " 平等权利 ",如果反对老年人触网,限制老年人上网,这就是一种年龄歧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应该被尊重。
如何在尊重与提醒他们合理消费(包括时间、金钱、情感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引导这一过程行进的前提,首先是要承认:加上 40 岁到 59 岁的中年人受众,这一轮走红的中老年短剧的受众人数,远超过预想。这意味着,中老年短剧受众对内容并非没有辨别能力,与少年儿童需要监护人不同,中老年网络用户不乏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也懂得网络与现实的区别,他们并不需要 " 监护 ",目前网络舆论中,一些声音似乎存在将中老年观众 " 幼稚化 " 的倾向,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这一群体的 " 污名化 "。
中老年短剧的受众,在互联网上是 " 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通过观看中老年短剧,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自己曾经的岁月与经历,寻找情感的释放与共鸣。他们的观看行为,包括付费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是表达自己的网络话语权,这一点,与年轻人的网络文化消费别无二致。需要给这些中老年受众建议的是,应理性分配网络使用时间,注意识别正常付费的金额与渠道。只要观看短剧处在一个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程度与状态里,就不必进行过多干涉。相信这一受众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在欣赏与消费短剧时,都未 " 过火 "。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短剧的精品化路线,已经达成共识。中老年短剧也不例外,如何呈现中老年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痛点与诉求,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道命题。" 老年霸总 "" 中老年玛丽苏 " 剧情不会一直流行,以时代、岁月、社会、家庭、亲情等为主题的中老年题材短剧,势必会充实到中老年题材短剧阵容当中,像曾经的《闯关东》《金婚》等优质电视剧那样,为中老年观众所喜爱。到那时,或会发现,对中老年观众网络文化娱乐消费的过多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