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4-11-14
下降792%!华大基因跌下神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基因龙头遭遇 " 滑铁卢 "。

业绩大降

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 " 翻车 " 了。

华大基因披露的 2024 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 28.26 亿元,同比下降10.10%;归母净利润 -1.24 亿元,同比下降276.49%

单看第三季度,数据更加夸张:营业收入 9.54 亿元,同比下降10.93%;归母净利润 -1.42 亿元,同比下降792.32%

这个业绩啥概念?数据显示,这是华大基因自 2012 年以来的 " 首亏 "。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看,截至 2024 年 11 月 5 日收盘,华大基因的股价是 46.55 元 / 股,相比2020 年的高点跌去 70%。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相比历史最高点,华大基因的股价已经跌去82%。

这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而是把腿肚子以上全给砍了!

根据亿牛网的数据,华大基因的历史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如今只剩下 190 来亿,蒸发了超过 800 亿。

华大基因这是经历了啥?

回款不到位,投资还亏了

老规矩,我们先从财报中找答案。

官网信息显示,华大基因是中国基因行业的奠基者,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从财报看,公司产品覆盖五大板块:生育健康、肿瘤与慢病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与合成、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这几个业务里,2024 年前三季度,生育健康业务同比增长约 3.7%,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同比增长约 14.1%,多组学与合成业务同比下降约 8.1%,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同比下降约 4.2%。

影响最大的是感染防控业务,同比下降约85.4%,都快跌没了。

更关键的原因还在后面。

一是回款不到位。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 8969 万元。进一步看,华大基因应收账款余额主要来自企业客户、医院客户和政府客户。

二是投资亏损。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权益法对参股公司确认投资亏损约 4410 万元,上年同期确认投资亏损 459 万元,同比增加投资亏损 3951 万元。

一边是钱收不回来,一边是投资亏了,难怪华大基因搞得如此窘迫。

科技属性受质疑

华大基因似乎很热衷投资。

今年 9 月,华大基因宣布以 1.49 亿元自有资金参与认购绍兴美越医疗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份额。

更早的时候,2023 年,华大基因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 1.95 亿元参与认购常州市华大松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份额。

此外,工商信息显示,华大基因还参与了高林资本、薄荷天使基金、华大共赢等基金的投资。

企业做大以后,手上有钱了,主业稳定了,去投资一些项目无可厚非,但对华大基因来说,它的主业却长期受到质疑。

在官网的介绍中,华大基因秉承的是 " 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 的使命,有 20 多年的人才积聚、科研积累和产业积淀,科技感满满。

但实际上,华大基因的科技属性长期被质疑。虎嗅等媒体曾在文章中提到:

2015 年 6 月末,华大基因的销售人员数量已经超过 700 人,而研发人员仅 190 人。2017 年末,研发人员扩充至 645 人,仍少于销售人员。且招股书显示,公司销售人员平均月薪持续高于研发人员。

2017 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 1.74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 8.3%;同期,华大基因的营销费用却高达 4.02 亿。

2021 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 4.87 亿元,同比下降 21.38%;而在销售额下降近 20% 的情况下,公司销售费用不降反升。2021 年全年销售费用为 12.38 亿元,同比上升 14.82%。

最新的 2024 年三季报,华大基因的研发费用是 3.98 亿,同期的销售费用是 6.63 亿,研发费用只有销售费用的 60%。

这个研发费用占比,在同行中不算出色。极端一点,如果和华为比,那更不能看。

公开资料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华为研发费用超过 1274.12 亿元,这个研发投入额,是华大基因的:320 倍。

当然和华为比有点不太公平,但也可以做个榜样。顶着 " 高科技 " 名头的基因测序界龙头,研发投入力度,是不是还可以再大一点?

做企业,还是造 " 网红 "?

华大基因和它背后的 " 华大系 ",一度面临争议。

早在 2012 年,饶毅就公开对线原华大基因 CEO 王俊,还在博客上炮轰杨焕明(华大基因理事长),对其科学家身份发出质疑,并称其为 " 流氓企业家 "。

2018 年,天涯论坛注册用户 " 独孤九剑王德明 " 发布《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的文章,向江苏省政府举报华大基因在众多城市骗取国家土地资源、圈地搞房地产开发等行为。

同年 7 月,虎嗅网发布文章《华大癌变》,文中指出,华大基因出于商业利益且过度营销,引导患者放弃全面检查,致使孕妇产出生理缺陷儿童,最终给一些家庭带来悲剧结果 ……

还有 2022 年,饶毅在个人公众号上接连发文质疑华大集团 CEO 尹烨,篇篇文辞犀利,甚至出现了 " 伪科学 "、" 博士学位水 " 等重大质疑 ……

这些质疑背后,和华大核心高管的 " 高调 " 密不可分。

例如尹烨之所以会被饶毅盯上,很大程度是因为尹烨的走红。在窦文涛主持的节目《圆桌派》上,尹烨从基因、生命科学谈到科技、人文和意识,侃侃而谈的学者形象,让尹烨圈粉无数。和华为的余承东一样,敢说且深谙传播之道的尹烨,迅速地火起来了。从那之后,尹烨一直活跃在舆论场,不断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同样高调的,还有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20 世纪 90 年代,汪建曾参与到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中,其一度被称为 " 基因教父 "。

华大基因壮大后,汪建的言论也逐渐夸张。例如他曾宣称,华大基因所有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如果有出生缺陷,说明公司 " 忽悠社会,盯着别人的钱包 "。

他还放出 " 狂言 ":华大基因的所有员工必须活到 100 岁,不然这是他的耻辱。

这不禁令人好奇,作为一家以 " 高科技 " 为傲的公司,不专心做科研,却把高管推出来做网红。到底是公司的营销团队太不给力,只能高管亲自出马;还是说公司本身的产品其实并没有这么强的科技竞争力,只能依赖于这种 " 网红 " 营销?

尾声

客观来说,作为基因测序界龙头,华大基因积淀的确深厚,其业务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渠道优势明显。

但在外界看来,很多迹象表明,华大基因更像是一家依靠大量外购先进测序设备先发制人、销售驱动、规模取胜的测序服务提供商,离真正的 " 高科技 " 似乎还差很远。

问题出在哪里?第一责任人应当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一家企业就像一艘大船,往哪走、用哪种方式走,都是舵手说了算。

研究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 157 亿美元,预期 2026 年增长至 377 亿美元,可见行业还在不断扩容。

这样的行情下,作为行业龙头,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如果业绩还表现拉胯,谁该来负责呢?到底是董事长的战略方向不对,还是总经理的战术执行不到位?

回看刚才提到的问题,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科技属性受到质疑,三是高管热衷当 " 网红 "。这背后,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不够聚焦主业。

企业能不能投资?当然可以。但前提是把主业做好做精,再围绕主业做相关的投资。你看茅台的投资也搞得风生水起,但非议并不多,根源就是人家主业够硬!

企业能不能营销?当然也可以。但不能只培养 " 网红 ",不能整天大放厥词。营销是手段,目的还是给企业带来增长,只有这样的营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你看雷军,他的营销就很成功,流量进一步赋能自家的产品,带来的都是业绩。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华大基因还需拿出更多的实力!

来源:北大纵横

相关标签

华大基因 医学 回款 基因 基因检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