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是很多人在秋季喜欢吃的水果,它不仅味甜,还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但是柿子食用过量或食用不当,会给胃肠造成负担,极易引发 " 柿石症 "。
病例回顾
近日,71 岁的刘大爷在医院陪护时突发胸腹部疼痛,疼痛难以缓解,紧急查腹部 CT 提示:小肠肠管扩张、并积气积液,考虑肠梗阻,肠系膜旋转。消化外科住院总夏地也 • 吐尔洪医师询问病史后发现刘大爷腹痛之前曾食用过大量柿子,查体发现全腹部鼓胀。结合病史,消化外科孙力主任判断是食用过多柿子形成的柿石嵌顿,导致了机械性小肠梗阻及肠系膜扭转。
因患者肠扭转伴梗阻明确,柿石己无法排出,必须进行手术,否则有发生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的风险。孙力主任向刘大爷及家属耐心解释病情,仔细制定手术方案,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后,王文斌主治医师主刀,夏地也 · 吐尔洪、韩尚宁医生配合,对刘大爷进行了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小肠有两处 180° 扭转,随即复位扭转的肠段,随后切开肠腔,在梗阻在小肠当中取出约 5cm*8cm 的菱形状柿石。因手术及时,尚未发生肠坏死,不需要切除肠段。术后刘大爷肠功能恢复良好,逐步可恢复饮食。
(柿石在肠道内形成梗阻及取出的柿石)
注意事项
消化外科孙力主任介绍:柿石症又称为胃柿石症,是因为柿子中富含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胃液中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柿子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如树胶和果胶,可以把柿核以及其他蔬菜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就会在胃内形成胃柿石,由胃柿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就叫胃柿石症。胃柿石形成后,小而光滑的结石可随胃肠蠕动,由粪便排出体外;大而粗糙的结石则可引发各种消化道症状。
胃柿石的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为在食用大量柿子半个小时后即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坠胀感、呕吐恶心等,呕吐物内含有碎柿块为其特点。慢性的病程超过六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较大的胃石可以在腹部形成包块。胃柿石较大时,在胃内不能自行排出,长期与胃黏膜接触摩擦,易引起幽门梗阻、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贫血等严重后果,还可以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孙力医生提醒,若出现胃肠道症状还需及时医院就诊。
不过,柿子虽好,可别贪吃,健康吃柿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空腹吃不连皮吃
正常人吃柿子也应注意,不可空腹吃柿子,不可连皮吃柿子。柿子皮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空腹食用或连皮食用时,更易形成胃柿石。
2. 不宜与螃蟹一起吃
螃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柿子时吃螃蟹,螃蟹里的蛋白质与柿子中的鞣酸相遇,可在人的胃中发生凝固,变成不易消化吸收的团块,出现腹痛、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3. 每次不超过 200 克
柿子中含有的大量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柿子吃多了容易导致人体矿物质缺乏。柿子会使人产生饱腹感,既影响食欲又减少正餐的摄入量,容易造成营养不足而有害健康。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 200 克为宜。
4. 吃完要喝水要漱口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柿子的残余留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故而在吃柿子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来源 / 西安市红会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