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故研究室 11-20
“一人AI公司”已实现年入百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门外汉也能搞点钱的 AI 时代

大模型在国内发展两年多,现在已经进入 " 各类应用涌现 " 的时代。最近跑了一些 AI 的场子,见识到一些很新的 AI 应用,有的应用把我这个文科生都看兴奋了。

一些有想法的人已经先行一步,开始用这些 AI 应用赚生活费,有的还借力 AI 开成了 " 一人超级公司 ",年赚近百万。这让我这个文科生也看到了希望,毕竟字节招聘 AI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月薪已经 40K、15 薪起跳,文科生虽不会搞算法,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本文试着讨论三个问题:

1、 大模型已经变得靠谱了?

2、 "AI 一人公司 " 已经开始批量出现?

3、 我们的出路可以不是 IT 人才,而是 AI 人才?

#01 大模型已经变得靠谱了?

前不久,歌手尚雯婕现身 B 站的科学晚大会,可惜这次她没来唱歌,而是用一款名为Suno.AI的软件,现场即兴创作了两首歌。

一说到即兴,人们潜意识里都是观望着 " 是否会出糗 "。此前有公众人物就在现场演示时翻车过。

只见尚雯婕在这款软件中,输入了歌词关键字、曲风、男声女声等关键词,也输入了自己现场哼的一小部分节拍,不到分分钟,一首歌就创作完毕。

令我这个 " 音痴 " 惊讶的是,歌词真不赖,没有错词错句,有的句子还填得比较有意境,不是小学生作文水平。

曲子谱得也不错,AI 唱得也不差。听完这两首歌,自己跃跃欲试的冲动特别强烈,感觉自己以后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AI 创作歌手 "

图|尚雯婕和助手用 Suno.AI 软件即兴创作歌曲

当然我并不太知道,这种现场是否是 " 真实的现场 ",还只是一种提前训练好的 "AI 表演现场 "。

AI 软件变得 " 不犯傻 ",有点儿刷新我的认知。在前不久上海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说:过去 24 个月,大模型的最大变化是基本消除幻觉。

所谓的幻觉,是指大模型 " 脑子不灵光 " 的一面,突出表现在文生图、文生视频时,出现的各种事实错误。

在这届大会上,有两款 AI 应用,确实也令我这个文科生眼前一亮。

一个叫iRAG,中文名叫: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卖点是可以消除以前文生图时 " 生出 " 错误图片。

比如天坛祈年殿,众人周知有三重屋檐,但此前大模型在学习过程中,或因为数据量不足、或数据质量问题,会出现生成四重屋檐的情况,这叫做" 事实性幻觉 "。而 iRAG 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尤其对特定人物、特定物品能 " 精准生成 "。

图|左图的祈年殿有四层屋顶,乍一看很难看出错误

不过,宣传是这样,我自己在已经导入了 iRAG 技术的文小言 APP 里试了下,比如输入 " 演员王 x 博在天津海河跳桥 ",画面还大差不差,但试着输入 "87 版红楼梦演员贾宝玉开着特斯拉 Model Y" 时,画面就不太对劲,调了几版也不对,可能还是自己提示词输入有问题。

图|用 iRAG 技术做的两张图

所以我顿悟了 " 基本消除幻觉 " 的 " 基本 " 两字,而不是 " 完全 "。

还有一项 AI 技术" 秒哒 ",也令人印象深刻,它主打的是:一款不需要写代码就能实现任意想法的软件。只需要使用者输入自然语言,就能开发各种应用。

李彦宏在现场演示的是:想制作一份电子邀请函,可以在秒哒里输入自然语言,让它来安排各种智能体(也就是人类的 AI 分身),来帮忙分别完成邀请函文案的创作,版式的设计制作,以及分发反馈。

它的 " 功德 " 给我的感觉是:现在很多专业码农都在用 " 文心快码 " 这种快速辅助编码产品了,但对文科生的我来说仍有高门槛。现在有了 " 秒哒 ",感觉不会写代码的我,也能开发程序。

不过,这个应用明年一季度才上市,实际情况如何待检验。

大模型基本告别幻觉,这样的宣传被认为是为接下来涌现的各种 " 大模型应用 " 来铺路。毕竟 AI 不智能、反而智障,那就没法用。只有变得真正智能,用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才能形成大模型经济圈、甚至相关应用产业圈。

#02 AI 一人公司已经开始批量出现?

OPEN AI 的创始人萨姆 · 奥尔特曼有这样一句判断:" 一个人就能做出市值 10 亿美金公司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这背后是借助 AI 之力。

看到这样的 " 大饼 ",普通人本能就会敬而远之,因为预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确实也就是这一年来,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利用 AI 应用来赚钱的 " 创业叙事 "。

从 9 岁小学生利用大模型写书,赚了 2 万(参见《第一批 AI 原住民开始变现:9 岁小学生,用大模型写书赚 2 万》),到创业小白用快手可灵等帮企业和政府做 AI 宣传视频,年赚 30 万(参见《第一批不找工作的年轻人,靠 AI 半年赚 30 万》)。他们虽然赚的钱跟 10 亿美金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正因为 " 普通 ",故事反而更具感染力。

如今在各类 AI 新应用渐渐涌现的情况下,一批新的赚钱方式也出来了。

今年来,字节、腾讯、百度陆续发布了" 智能体 "这一 AI 应用。高深的词汇背后,大众可以把它理解成自己的 AI 分身,也有人形象把它称之为自己培养的一名 " 电子牛马 "。

智能体适用于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教师、心理咨询、律师、医生等,第一波人已经率先创建了自己的智能体。创建方式也特别简单,只需要在相关搜索框里输入 " 智能体 " 三个字,就能一键创建。

图|基本上是傻瓜式创建页面

驱动这群人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智能体能给自己带来收入,也就是已经有了初步的智能体商业模式。

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情感咨询师妈妈,就在百度搜索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 " 情感咨询师智能体 ",提供在线情感咨询。如果你有情感问题,通过搜索,可能不那么难就能搜到她。

图|苏轼智能体聊天界面,他的回答答案全部来自他的文献资料

这位妈妈以前面对前来咨询的各路客户,很多问题都要不断重复,但现在有了分身,可以 24 小时在线帮忙 " 自主代答 ",真人可以干点别的事。如果客户需要更一对一的真人服务,也可以通过智能体实现在线跳转,并完成付费。

这位妈妈说,玩了一个月 " 智能体 ",给自己增收了 3000 元。

还有一位律师说,自己创建了法律类智能体,为用户提供在线的法律咨询服务。基础的问题用智能体来代答,难一点的法律问题、需要真人来 1v1 的,可以在线跳转,选择付费服务。律师说,玩了一个月,多赚了几万元。

可以看到,所谓 " 智能体 " 的商业模式核心,就是一种加强版的" 知识变现 "。智能体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你的工作助理,帮你解决前置的、重复的问题,遇到有付费潜力的,再帮你转化。

当然智能体能否真正被更多人用起来、互动起来,还需要市场推广,建立大众心智,目前才刚刚起步。

如果不想这么复杂,一些 AI 创业者很常采用的一个 " 一人变现方式 ",就是 "AI 咨询 "。

《新周刊》就曾报道一位从大厂离职的管理岗员工,在裸辞一年里,借助 AI 同时开展了三项业务,成为" 超级个体 ",年入近百万。

这三项业务分别是:用 AI 来进行创作的自媒体业务、AI 讲师、B 端咨询。其中赚钱主力还是在 B 端咨询这一块。

这三者业务逻辑是,通过 AI 自媒体引流,向大众及各路企业输出自己在 AI 领域的认知与积累,进而开始尝试 "AI 知识付费 ",然后吸引很多公司前来请教咨询,并请这位员工能用 AI 帮忙优化公司业务流程,提升经营效率。

这位员工说,目前工资并未达到以前的管理岗水平,但跟以前每日长时间的坐班相比,现在的工作更具有性价比——工作时间短了,赚钱效率高了

当然也应该清醒看到,AI 应用并不能承受赚到钱的所有光环。做咨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脉资源,这一点也不可或缺。

还有一位初中毕业的男生,不搞知识变现,他是创建了一家 AI 制作公司,专门通过生产和销售文生图作品,去抢传统画室的生意。

有一位从事油画生意的客户,以前是从传统画手那里购入画作,每幅画一般需要花费 20 元,而这位男生能通过 AI 在 3 小时内创作千幅油画,每幅画只卖 8.8 元,成功抢单。

这个模式已经不算新了,但这位初中毕业的男生能在市场搞起小水花,,还是在于他用 AI 应用触动了经济链条上最重要的两个元素。

一是价格成本,二是更高效率。

就跟拼多多用 9.9 崛起一样,任何商业机会就怕 AI 也来一出价格战。

如今,市场上尚没有计算出开了多少家这样的一人 AI 公司,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业态已经真实存在了。

#03 我们的出路可以不是 IT 人才,而是 AI 人才?

不管是不用写代码就能编程的秒哒,还是尚雯婕用的 Suno.AI,这给我们这群 AI 门外汉释放的信息是:AI 应用的门槛越来越普惠了,我们通过各种应用,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就能创作出各种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广告创意。

这几天,有帖子截图显示,字节正在高薪招各种 AI 算法工程师,起薪 40K、15 薪。而被认为适合文科生做的 AI 数据标注,大概月薪 10 — 15K。其实一些公司会找到宁夏县城这样的留守妇女,去做简单的数据标注,月薪也能达到 4、5000 元,大有平替文科生之势。

比较起来,感觉不怎么会 AI 的社科领域从业者,似乎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

但就我目前跑的一些 AI 场子来看,感觉也不用这么悲观。因为各类涌现的 AI 应用,确实也在给我们提供结构性的创作机会。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 " 驾驭 AI 之脑 ",也就是你是否拥有活用这些 AI 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意和相关的审美。

比如当你想做一张图时,文科生的优势被认为是能写出更好的提示词,去做创作。创作出后,文科生也能有更敏锐的审美,看 AI 是否做得好不好。

在海外,现在流行一种说法," 如果错过做 IT 人才,那就做 AI 人才吧 "。这句话或也可套用在 AI 门外汉上。

最后,我们可以从大时代,来看现在我们面临的结构性机会。

李彦宏最近有个论断是,中国的大模型基建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现在是应用来了的时代 "。

意思是:过去两年,各平台疯狂卷大模型,相关基建已经有一定的成熟度,今年及以后将要开卷应用。

因为建而不用,大模型将沦为鸡肋,产生不了任何使用价值。同时从商业角度而言,AI 投资也到了需要建立商业收益模型的时候,不能无限制只投入、不产出。

先抛开前述的这些 C 端应用,B 端企业感受到的大模型应用利点,可能更加浓烈和实际一些。目前,大模型行业在 B 端企业的应用,以智能客服、数字人交互等领域居多。

比如智能客服。早期的客服是关键词触发模式,看到客户提问中提到某关键词,它能蹦出提前准备好的答案,相对比较机械,有时回答也不智能。

但在大模型时代,伴随大模型在整体语义理解、分析、总结能力的提升,一些智能客服产品,比如百度智能云客悦、中国电信星辰语义大模型、网易等智能客服等,已经具备较高的服务能力。有某知名餐饮公司最近现身说法称,在使用了百度智能云客悦来做获客和售后,问答准确率能达 90%,同时还节省了 50% 以上的人力成本。

还有数字人领域,以前企业创建数字人,对话交互也比较机械,服务能力不高,开发成本还很贵,但现在像曦灵数字人平台 4.0 等这样的平台,打造的 3D 数字人成本价在此前的上万元上做了大幅下降,而且依靠语言大模型,互动起来更加智能,不但有专业性还有情绪。

图|数字人的打造成本这两年骤降,人们只需要用手机对着自己的脸,就能操纵数字人的脸

这些企业级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点,同样大模型的应用逻辑如果套用在普通人身上,也可以得出以下这个结论:

大模型亦或者 AI,并不是要来取代你,而是为了拓展你的能力,让你成为一个 " 一体五面 " 型的多面手。

它延展的是我们的机会,而不是缩小我们活跃的空间。这或许是 AI 人才与 IT 人才之间的区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真故研究室 ",作者:龚正,编辑:脸叔,36 氪经授权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ai 歌手 作文 质量问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