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 日,记者从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院将涉及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归口审理的 " 三合一 " 创新举措,提升了公众对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认知。
据介绍,环境保护法庭 " 三合一 " 工作模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归口审理的一种创新司法工作机制。以往,这三类案件是分散在不同的审判部门,容易出现审判标准不统一、协调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为了更高效、专业地应对环境资源领域的各类业法律问题,水城法院积极推行 " 三合一 " 工作模式,整合司法资源,凝聚审判合力,力求实现环境资源的多维度司法保护。
自实施 " 三合一 " 工作模式以来,水城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受理的案件涵盖了多个方面。在刑事领域,包括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污染环境罪等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案件;民事方面,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引发的侵权赔偿纠纷等,以及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公益诉讼案件等;行政案件则涉及环保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引发的争议等。
在今年办理的一起非法采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采矿产资源,非法采出煤炭 187.6 吨。法庭通过严谨细致的庭审,综合考量犯罪情节、生态损害后果等因素,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了相应的刑罚判决,并赔偿国家矿产资源破坏的损失。
在环境保护法庭受理的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与水城区某煤矿企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纠纷中,经过对法律法规适用认真研判,确认该案符合出具支付令的法定条件,环保法庭于今年 8 月发出了全国首份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支付令,并督促赔偿义务人于按支付令主动履行完毕赔偿义务。该模式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进一步推进了生态环境领域诉源治理工作。
在六盘水某矿业有限公司因排污被市生态环境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中,该企业认为环保部门作出的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不合理,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严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通过组织双方进行充分的举证、质证以及辩论,依法作出了公正的裁判,并经二审维持原判,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水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 " 三合一 " 审判团队的设立,很大程度上也完善了司法便民举措,这一工作举措在社会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一方面,更多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环境责任,避免因破坏环境导致违法而面临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推进,水城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依法审结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 72 件。其中,审结非法采矿案件 15 件,失火犯罪 22 件,滥伐林木案件 5 件,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8 件,盗伐林木案 4 件,非法收购滥伐的林木案 1 件,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3 件,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8 件,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 8 件。2021 年至今,共审结环境资源类行政案件 71 件,民事案件 27 件。
文 / 高松
编辑 周欢 / 编审 黄聪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